浙江永康吃空饷名单曝光:服刑犯长期领工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5:16 来源: 京报网姚建莉
在家待岗、擅离职守者,乃至于服刑犯,都长期从原单位领取工资。
浙江永康市5月3日发布《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时,透露了上述情况。据了解,共有7大类192名在编不在岗人员。此次永康方面自查并主动公布“吃空饷”,引来各地媒体在永康市纪委监察局“排队”采访。
5日记者从浙江省编办监督检查处获悉,浙江省从去年底已开始启动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目的就是使编制和实有人员一一对应。”省编办监督检查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在此基础上,今年2月,由省编办监督检查处牵头下发《关于开展市县机构编制检查的通知》,就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信息进行核查。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准备在今年底完成机构编制核查和实名制两项工作,“目前正在完整实名制信息库的数据”。
下一步,对于这些人员还要进行进一步核查,“要把在编不在岗跟吃空饷区分开来,比如借调的,生病不具备工作能力的,这些都不能算吃空饷。”永康监察局知情者称。
但中央党校教授刘素华指出,要查清变相吃空饷的情况,“长期生病不上班,明文规定是不可以拿全额工资的”。
谈起此番核查与火热进行中的事业单位改革相互关系,浙江省编办监督检查处一位不公开姓名的负责人称,强调核查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可以看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显然,摸清人事编制家底,才能更顺利地推进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相关改革,特别是剔除“吃空饷”这部分人对改革的阻力。
永康自曝“家丑”
5月3日,永康市纪委等公布本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公布了该市192名在编不在岗人员的详细名录。
5日,永康市纪律监察局工作人员告诉本报,通报前的检查涉及100多个部门,覆盖广泛。
其结晶也正是占据两个整版的上述通报。通报显示,这192名人员集中在当地交通局、公安局、城市管理执法局、教育局、卫生局或其下属单位,其中教育系统是“重灾区”,占88名。
“这么多在编老师不上岗授课,而就我所知,永康教育系统临时聘用无编制的人数达到700多人。”永康市纪委书记蓝群英说。
根据不同情况,永康市委把所涉人员分成了7大类。其中涉及人数最多的是,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的人员,共69人,其中,有57人至今仍领着工资。
第二类,是停薪留职人员,共46人;第三类,是借用、借调、抽调人员,共23人;第四类,是“上班不够正常”的中层正职退二线人员,共9人;第五类是刑事处罚的人员,共7人。另有在家待岗、擅离职守等近40人。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被判刑的7人中,有四人仍领着工资或生活费。
其中有位叫胡步青的初中教师,今年50岁,1989年11月,27岁的他因病请假,这个假一请就是23年,多年来财政一直给他发工资,他也一直领着工资。
类似的请假时间在20年以上的共有3人,原因皆是“因病请假”。
这不禁让舆论联想到不久前曝光的山西“吃空饷”案例。
2012年1月,山西省静乐县县委书记之女王烨被查出连续5年在山西省疾控中心“吃空饷”10万元人民币;2012年2月,还在上学的山西省长子县教育局局长李福刚之子李楠,被曝已入编为当地一所中学的正式教职工作人员“吃空饷”。
而此前,据媒体报道,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者”;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
类似的事情在各地层出不穷,不少为群众举报,但永康此次乃是由官方主动清理并集中披露,较为罕见。
上头“动力”全面核查
为什么永康市会这么做?
其实,“查空饷”最大动力来自上级的动力。据浙江省编办监督检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市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的通知,由于准备过程涉及资料较多,“每个人都有十几条信息,许多个单位一起统计,各个市基础也不同,机关单位历史遗留问题多,就像当年的企业改革一样,因此去年底才正式启动。”
他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2004年宁夏曝出“吃空饷”问
题后,全国从西北、东北的一些省市开始尝试编制实名制。
据刘素华所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吃空饷”问题特别严重,国家加大落实编制和人员一一对应的力度,前些年这种情况几乎“灭绝”,但这两年,她发现突然又大量出现,“或许是地方上又找到了对策”。
而在这个过程中,单位同事不举报也有多方原因,“一部分是,这部分不该得的工资福利是个人领走了,其他人基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部分是,这笔钱由单位领走,作为福利发放给每个人”。
这并不能仅靠编制实名制解决。
“当然,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述监督检查处负责人说,浙江省的目的也是希望尽可能节省财政经费,能更多地投入到民生工程上。
“吃空饷”的人在浙江省占多大比例,财政为他们付出的成本有多大?浙江省编办人士对此回应称,相关数据尚在统计中,还未有定数。
相关人员分类处理?
永康此番将把名录公示一周,接下来,当地纪委和市委组织部还将对被公布人员的情况进行具体核实,同时接受社会举报,“如有作假,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直接责任人严肃处分”。永康市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预计整项工作在6月底前结束。
公示刚出,社会上的质疑也紧随其后,“怎么避免走过场呢?”一名上海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反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媒体上公布的主要考虑,接受大家的监督。”当地监察局人士说。
这位人士称,下一步实名制改革的核心是分类处理,“有些是真的生病,有些是偷懒,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再由各部门牵头拿出方案”。
浙江省编办监督检查处的负责人对此表示认同,“要把在编不在岗跟吃空饷区分开来,比如借调的,生病不具备工作能力的,这些都不能算吃空饷。”
到底什么算吃空饷?
刘素华指出:“就是指待遇福利照拿,却长期不在岗,也不履行职责的情况。”
在她看来,长期请病假工资却照拿也属“吃空饷”范畴。
同时,借调的工作人员,由于档案还在原单位,工资福利照发是可以的,借调单位也可发给其加班、交通等补贴,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如果两头都发工资,那就是变相意义上的吃空饷了”。
她强调,查出来有问题后,可以按现有的规定进行处分,不存在分类的问题,“分类只是托词,找借口,想补救办法”。
浙江省编办监督检查处负责人则坦言:“在这风口浪尖上,谁敢动歪脑筋,是自讨苦吃。”
至于具体的处理方式,永康市纪委监察局表示还未商定,但处理的原则大致是四点,其一,各部门依法依规讨论处理方案;其二,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如生病不在岗的工作人员要酌情处理;其三,实事求是通过媒体公布;其四,联合各部门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据记者了解,永康市委暂时还未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此事。
尽管这番实名制改革,并不是此前事业单位改革系统设计方案中的内容,但此番核查确实能为改革奠定基础。
“最明显的就是养老金,事业单位现在全部由财政拨款,改革特别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这些吃空饷的人,如果把这部分支出切掉,改革阻力就少了一大块,而且对这些单位而言,财政压力就小了很多。”一位不公开姓名的专家说。
他指出,至少腾出编制给临时聘用人员也好。
“眼下社会对事业单位有很多意见,永康的做法值得借鉴。”前述浙江省编办监督检查局负责人指出。
至于上述人员的具体处理方式,他提议:“已经判刑的,按法律规定有送达程序的,这部分人的职薪肯定要停掉;生病的,可以采取另外措施,比如适当减薪,但保留其基本工资等;当然,相关责任人员应该也要有处分。”
“最主要的就是责任机制,从单位一把手,到财务、人事部门,都要承担责任,加大惩罚力度,该负行政责任的负起来,情节恶劣的甚至可以按渎职算,负刑事责任。”刘素华总结。(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