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郭氏“半年报”:平均四天出一新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8:56 来源: 华夏时报

  一个人的战斗

  郭氏“半年报”:平均四天出一新政

  本报记者 吴君强 北京报道

   整整半年前,郭树清新晋证监会主席时说:“我很不赞同新官三把火的说法和做法。”不要误解,郭主席不是不作为,恰恰是要放“更多的火”。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0月30日到2012年4月30日的6个月内,证监会共出台政策、意见、办法49条,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个新政策出台,涉及上市公司分红、退市制度、新股发行改革、增加QFII额度等,其密度和广度历史罕见。

   “别的证监会主席十年做一件事情,他一年要做十件事情。”一位市场人士略带调侃地评论道。

   郭树清的同学、经济学家华生对本报记者说:“他是真正的改革者,他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但接下来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但略带悲情的是,郭氏新政虽多,但大都在证监会职权决定范围之内,一旦涉及到部门间的协调往往并不顺利,如养老金入市一波三折,降低A股交易相关收费标准和退市制度新政更是会触及相关单位的既得利益。

   市场显然看到了郭树清此时此刻的“孤独”,用脚投票的结果是继续期待更为“殷实”的利好。一个绝非巧合的桥段是:郭履新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开盘是2470点,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2396点,郭氏新政的半年行情反跌了74点。

   不过,谁也不会如此目光短浅,市场期望郭树清式改革能释放制度红利,将中国股市从数年的低迷中拯救出来。期待“红五月”并确认牛市起程,正是市场看到了随后即将跟上的“大部队”。

  郭树清“不休假”

   郭树清来到的这半年,证监会一下成了最忙碌的部门。

   清明节放假期间,证监会宣布新政,增加500亿美元QFII额度。

   “五一”劳动节小长假,证监会更是成了“真正的劳动者”,四政连发: 降低期货交易手续费,公布《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发布主板以及中小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降低A股交易的相关收费标准。

   一位投资者据此甚至戏言,现在股民一到过节就期待利好政策,是持股还是持币过节已不再是难题。

   事实上,无论是密度还是广度,郭氏新政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大。这6个月,郭树清立言、训政、巡视,一个都没少,显然是有备而来。

   上任之初前两个月,他先后五次亮相于各大论坛,发表演讲,立言释义。

   2011年11月10日,上任第11天,郭树清作为证监会主席首次公开露面,虽然没谈及资本市场,但他上台时,脚下踉跄“摔跤”,台上的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赶忙出手相扶,市场戏谑般地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他开始谈论股市,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了对资本市场的看法,其中提出的低收入者不太适应做股市投资,引起了市场争论。随后,他不但批评国内分析师水平低下,还重申对内幕交易的零容忍。

   2012年伊始,在证监会系统的几大工作会议上,郭树清开始详细阐述其“施政纲领”,核心是加强监管、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强调法治与透明,服务实体经济。

   改革先动人,他对证监会的干部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将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对调,涉及处级以上干部超过40人,并公开招聘数名副厅级干部职位。

   他广纳谏言,相继邀请投行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到证监会座谈,证监会各部门的负责人悉数到场,阵容之强甚至超过了主席办公会,刘纪鹏参加了后一个座谈会,激动得差点热泪盈眶。

   3月份开始,郭树清开始了密集的调研,先后赴中关村、武汉、浙江、广东等地,走访上市公司与券商营业网点,与投资者沟通。

   他经常语出惊人,戏谑投资炒新是“打碎自己的骨头熬油”,他不止一次提到蓝筹股出现了罕见的投资价值,也被认为是暗示要打压中小板与创业板。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不看好银行股时,被郭树清直斥:“你不懂。”

   伴随着郭树清高调、直率、鲜明的言论,证监会在半年时间内,以不到4天出一个新政的密度,站在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前沿。

  “孤独”的改革者

   “郭树清是在给资本市场做外科式手术,而不是美容。”上述市场人士说,郭树清没有只是简单地释放利好,而是在从制度设计入手,扎实地推动二次股改。

   即便如此,仍是伴随着诸如“打右灯,向左转”的质疑。

   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入平均市盈率遭到了批评。“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这个并不科学也不客观,因为即使在一个行业,公司的管理、发展阶段也不一样。”深圳一家券商的董事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郭氏改革进行的有些急,不过瑕不掩瑜。

   批评事小,事大的是能不能得到改革相关部门的支持。

   郭树清在多个场合都指出,中国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对接不紧密,离开股票和债券市场,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很难实现。

   但他这一呼吁并没有得到太多积极回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郭树清甚至改口称,证监会的职责是积极做好服务,而不是由主导推动。显然,在社保基金和养老金入市问题上,他并不掌握主动权,财政部、人社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推动养老金入市同样需要国务院统一协调。

   此次新的退市制度增加了负资产等指标,更为严格,但如何执行,才是问题的关键。实际上,20年来,A股真正退市的上市公司仅40余家。

   郭树清对此有清醒认识,他承认:“退市制度一具体到企业、地方和投资者个人,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除了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要积极审慎操作,也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退市制度另一个关键配套措施是建立投资者索赔制度,如果发现存在欺诈和造假等违法行为而退市,就启动投资者索赔制度,不过这就涉及到现行《证券法》的修改。

   在这一点上,郭树清也许可以向他的前任、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取经。

   作为在任最长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任期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而这项证券史上最为复杂、工程最为浩大、涉及利益层面最多的改革,最终得到了其他部门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的支持。

  看得到的未来

   把指数简单地拉上去,显然已不再是郭氏新政的初衷。在郭树清眼里,用指数繁荣来衡量政绩亦已不再适用。

   他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即便这个过程还需要再烧更多的火。

   郭树清多次明确表达了对“炒新、炒小、炒差”的反感,特别是炒新。2010、2011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8倍和47倍,今年以来,在证监会的各种平抑措施下,一、二级市场价格正趋向协调,一季度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回落至30余倍,4月上旬以来更是降至20倍左右。

   不过,4月27日官方背景的人民网上市很不给郭主席“面子”,发行市盈率高达46倍,上市首日暴涨74%,第二天继续涨停,成为一个典型的爆炒案例。

   还有,郭树清的改革是使整个市场市场化、公开化,但是有些潜规则仍在大行其道,比如中邮速递设立时间未满三年,按规定不具有IPO资格,但经过“特批”仍要上市圈钱。

   “在目前国情下,郭树清也得和现实做妥协,改革也没法太理想化。”华生甚至这样劝诫。

   另一方,他的改革正在触动越来越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降低A股交易的相关收费标准,总体降幅为25%,意味着沪深交易所每年让利约30亿元。

   而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等市场运行费用的措施也在研究之中,这意味着,他可能要动三大证券报的信披奶酪。

   对于这些举措,即便证监会内部也有非议。本报记者了解到,有证监会官员甚至私下抱怨,郭树清不懂资本市场。

   除了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郭树清还要承担市场的压力。5月4日,美国道琼斯指数离14198点的历史高点,仅差1000点,而上证指数为2452点,不到6124点的历史高位的一半。

   投资者对改革的支持,短期期待是指数的涨跌,长期则是来自对改革红利的期待,希望郭树清将中国股市从数年的低迷中拯救出来,给投资者以长远回报。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郭树清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等人参与的经济整体改革设计的背后,是中国最高决策者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魄力,他在建设银行大刀阔斧,将其成功改制助推上市的背后,是中央政府对国有银行破釜沉舟的改革决心。此时,郭树清在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扬清抑浊,同样需要更高层的力挺。

   作为整体改革理论创造者之一,郭树清深谙中国的改革只能循序渐进这一道理,无法一步到位,更不是休克疗法。

   “郭树清的改革需要时间去检验,他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处在一个根本性大变革的前夜,他是有机会的,但他需要做的是高屋建瓴。”华生说。

   证监会一位官员则对记者说:“温总理一直在强调改革,而主管金融的国务院领导也是改革的支持者,郭主席并非一个人大战风车。”(本报实习记者郭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