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农村公路建设还需加把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05:52 来源: 经济日报

  经济时评

  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能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也激发了这一最大规模消费群体的消费意愿,更为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农村市场建设日趋加快,商品流通越来越便利,农村消费欣欣向荣,广大农民外出就餐、旅游、购买成衣等方面的消费量也快速增长。

  从这些角度来看,建设农村公路堪称多赢之举,还需继续加大投入。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既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排头兵,也是国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

  2003年,交通部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标,对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入,组织实施了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的通达、通畅工程。10年间,全国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达到353.7万公里。全国97.17%的乡镇和83.89%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巨额的投资直接转化成了拉动内需的巨大动力。一方面,公路建设带动了各地水泥、沥青、沙石等的消费,直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公路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民的就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重要的先导性基础设施,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身处深山老林的广大农民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农民工数量日渐增多,2011年达到2.5亿多人,人均打工收入超过2000元,成为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的首要拉动因素。同时,交通运输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注重把公路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76元,2011年已经达到6977元,10年增长了近两倍。

  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在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激发了这一最大规模消费群体的消费意愿,更为“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农村市场建设日趋加快,商品流通越来越便利,农村消费欣欣向荣;农村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保有量持续增加,广大农民外出就餐、旅游、购买成衣等方面的消费量也快速增长。从这些角度来看,建设农村公路堪称多赢之举,还需继续加大投入。

  当前,东中部省份和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已基本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而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仍有1000多个乡镇、10万多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主要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此,交通运输部提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战场将转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已经进入高成本时期,西部和边远山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难啃的硬骨头,受当地经济条件、地形地质影响,修建的成本很高。同时,资金筹措的难度在加大。2011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中只有3.23%是银行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在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解决资金缺口的新思路、新办法。

  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各地要在继续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筹资模式基础上,一方面抓住用好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扶贫开发和“三农”资金,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另一方面要加大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建立和完善多方式筹资和资金多元化的机制,保持农村公路发展的良好态势。此外,要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协调好资金使用与前期规划、计划管理的关系,区分重点地区、一般地区,明确发展次序,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数量,量入为出,切忌因盲目追求规划数量而导致资金不足。在项目计划安排上,既要兼顾公平,重视农民群众诉求,优先安排未通公路地区的通达工程,加快实施对出行需求迫切、交通条件急需改善地区的项目,又要注重效益,安排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大、交通量增长快的经济腾飞路、脱贫致富路和断头路,使有限的资金较大地发挥作用和效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