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必把甄嬛传当历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22:57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苏文洋

  “三个女人一台戏。”电视剧《甄嬛传》把一堆女人圈在后宫里,围绕“皇权、夫权、父权”你争我斗,相当于在同一个历史的时空上演多台大戏。我偶尔随着老婆大人看了几集,感觉是可以一看。但七十六集全看完,我是无论如何找不出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大耐性。我自有我的消磨时间之道。

  本周二,《深圳商报》报道历史学家挑刺《甄嬛传》。消息说,这部电视剧播出后,网上挑刺声一片。包括纪连海在内的多位历史学家纷纷质疑,疾呼“不要误导观众”。安徽卫视等播出平台更开辟节目和讲坛,“理清甄嬛背后的真真假假”。

  我很好奇历史学家挑出了哪些刺。清史专家佟悦说,雍正在位时仅有一位皇后,即乌喇那拉氏,没有“纯元皇后”。纪连海查了史料,只在朝鲜找到一位“纯元皇后”。纪老师还表示,清宫规矩森严,皇妃时常见皇弟且发生感情不可能。此外,还有雍正什么时间住在养心殿、雍正“倒插门”到华妃、甄嬛处求宿被拒等问题。

  历史学家给影视戏剧挑这类刺,我以为有点多管闲事。戏剧怎么可能完全按照历史来编呢?历史戏剧是历史戏剧,历史研究是历史研究,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各有自己的职责、功能和要求。戏剧不是历史的图解,因此也就没有人会把历史戏剧当做历史教科书。历史戏剧是文学的一种,允许虚构。这一点,搞历史研究的学者无论如何要宽容、包容。否则,历史戏剧就不能存在了。

  当然,历史学家可以借历史戏剧热播之机,普及一点历史知识或常识。但这不是给历史戏剧挑刺,只是把自己研究历史的心得同有兴趣了解历史的观众做一次交流。 说句题外话,那么多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很多历史的真伪问题至今无法搞清,既有时间的原因,也有诸多历史由胜利者和长寿者来写,本身就有虚假成分。苛求编剧写出信史,如同要求二百多年前的雍正来表演一样,纯属异想天开。文艺作品需要文艺批评,可惜我们的学者没有几个人懂得文艺批评,而懂得文艺批评的人又大都改行当“文艺按摩技师”了。(摘自4月20日《北京晚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