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欧洲政坛更迭看执政者的六个"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法国总统选举尘埃落定,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战胜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现任总统萨科齐。在此之前,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也先后更换了政府。

  欧债危机搅动的风暴如此强劲,给欧洲政治家们足足实实上了一堂大课。在国家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经济无疑是左右选票最重的砝码。经济走势不仅决定着选民的社会福利和幸福指数,而且直接关乎人们对国家发展前景的信心。正因如此,没有哪个政党“拼经济”的意识是薄弱的。于是乎,“政策有效性”以及“经济周期”成为论者分析选战得失的两个关键词。

  如此分析,固然有其道理。不过,从更深层面看,欧洲政坛更迭还同执政者对六个“力”的综合把握密切相关。

  掌握着最全面的信息,拥有相当专业的团队,执政者向来不会过于缺乏洞察力。洞察力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而依据经济学理论对症下药。然而,如果洞察力停留于此,显然又是不够的。繁华表象下的隐忧,未来趋势性的问题,同样需要洞察。在某种程度上,欧债危机也可说是欧洲执政者麻痹大意的产物。现代经济体系如此庞大,即便是天才经济学家,往往也是基于现实中的教训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门经验科学。

  众所周知,相对完善的福利制度既是欧洲人的骄傲,也是欧洲经济的负累。即便是在问题浮出水面之时,碰触选民的福利也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不仅仅是萨科齐,还有相当多的欧洲政治家,恰恰因紧缩政策遭遇选民说“不”。所以,相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洞察力而言,将具有远见卓识意味的洞察力转化为现实行动,需要更强大的意志力。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表现出这种意志力。早在本世纪初,欧债危机端倪未露之时,施罗德政府就顶住压力,大力改革社会福利体制,让个人承担更多的责任,进而激活了劳动市场,造就了德国危机“减震器”的雏形。这也是德国在此次应对欧债危机中免受重大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施罗德却因步子迈得过大被自己的选民“抛弃了”,普普通通的民众毕竟生活在当下,没有谁愿意为山那边尚未飘过来的阴云而中断阳光下的休闲生活。对政治家而言,对民意的掌控力可谓生命攸关。失去执政地位,不仅意味着执政者政治生命的中断,还将让明智的政策有头无尾。

  行动力的可持续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执政者的社会动员力。让更多的民众一道未雨绸缪,这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改革一度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因为步子迈得较缓,也同德意志民族性格中浓厚的理性色彩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执政者所面临的压力显然更大些。面对民族文化的积淀,政治家的力量是微弱的。政治家毕竟以成败论英雄。要将“不受欢迎”的行动进行到底,磨练社会动员力是必过的一关。

  不论洞察力、意志力、掌控力、行动力、动员力组成的方程式如何难解,“钥匙”归根到底在于政治家的信仰力。到底是为了执政而执政,还是基于对民众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综合考量来决定行动方向,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经济状况尚好之时,如果不能大胆实施前瞻性改革,一旦真正的危机来临,不管是原来的执政者还是其接任者,恐怕都很难有效应对。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