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职称本源方能纾缓评选腐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7: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刘晓忠
近日,针对湖南职称评委刘一兵高调索贿,湖南教育厅终止了其资格,湖南警察学院则暂停其警体教学部主任职务,并对其涉嫌违纪违规情况进行彻查。
当前学术腐败不仅已公开标准赋值化,如多地已形成了评选教授10万、副教授3~4万之潜规则;而且职称评选市场已越发柠檬化,即在一些地方,若参评人自认为水平过硬而不“送礼”,可能将难以通过职称评审,从而使职称评选市场凸显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效应。
职称评选蜕变成一种权力寻租,并不在职称评选本身,而有诸多原因:一则是评选机制本身的激励不相容,如职称评选非完全标准化、不公开化等,使评委等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一则是现有的职称被赋予了过多的资源分配和再分配功能,使职称评选行受贿变成了那个职称未来收益贴现。当然,这些背后都源自行政权力对学术规范的过度介入。
鉴于此,要有效防治学术腐败,根本上需职称评选去行政化。具体而言,剥离职称背后的利益分配职能,把高校职称与参评人薪资待遇、科研项目申请资质等分离,使职称评价真正成为评价参评人学识素养的标准。
实行评聘分离改革是一条思路,即参评人通过相应职称评级,并不一定被聘用,从而可削弱了职称的经济含金量。然而,单纯的评聘分离改革,充其量是延长了职称对资源占用的时间成本,即具有某类职称的人只是暂时未被聘用,该职称的对应的职称工资,以及该职称对应的申请科研经费资质并未改变。
显然,唯有彻底剥离职称背后的利益附加值,使职称与参评人薪资待遇、岗位聘任和科研项目经费申请资格等分离,使职称仅作为同行对参评人学识认同和荣誉标识,方能使职称评审与权力有效脱节。
鉴于现行职称评选是教育部门主导的行政评选机制,当前防治职称评选腐败,还需职称评选机制去行政化,以构建职称评选与学术组织声誉相互牵制的激励相容机制。殊不知,若职称评选未去行政化,即便推动评审机制公开透明化,这种外部人评内部人的职称评审机制,很容易赋予评选人和评选机构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量身定题的评选标准。
而职称评选若能在去行政化下实行公开透明化,真正在职称评选主体上实行学术组织自治,那么相比教育部门主导的职称评选,更具有明显的激励相容性。一则学术组织主导职称评选是同行评选,有助于克服专业不对称性,使职称评选更富包容,而非行政评选的标准呆板化。一则职称评选与学术组织声誉产生内生激励相容性,即若某学术组织的评审失范将削弱其声誉,使职称消费者的政府、企业和学生等不愿消费该学术组织评选的人才,使职称评选更具有市场竞争性,促使学术组织倾向于加强自律,使败德评委无法在同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