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美正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地方交流大有可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9 10: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新网5月9日电 题: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地方交流大有可为

  作者:袁鹏 王文峰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磋商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这两个中美之间最重要的双边对话机制同时点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中美之间要努力打破大国对抗的历史宿命、构建一种史无前例的“新型大国关系”。胡锦涛主席就此提出“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五点构想,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也得到美方积极呼应。但如何将其具体贯彻落实到对美工作的实处,依然任重道远,其难度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但事实上,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四十年历程证明,两个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文明形态、发展阶段完全不同的大国之间已然建立起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其重要标志就是两国关系在起伏不定状态下总体保持螺旋式上升轨迹,两国经贸、政治、社会、人文已经形成深度相互依赖,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沟通协调面在增强而非减弱。

  问题是,过去四十年成功的经验已不足以确保中美关系未来四十年继续平稳发展。毕竟,两国力量对比和心态在变,所处国际国内环境在变,两国关系的内涵在变。因此,新时期中美关系确实需要创新思维、积极行动。而在这方面,中美地方交流可以大有作为。

  1、实践证明,地方交流的大门一旦打开,其迸发出的巨大能量任凭谁也无法阻挡。以2011年刚建立的中美省州长论坛为例,两轮下来,已有来自中国浙江、湖南、北京、辽宁、安徽、江西、山东、云南、江苏、内蒙古、湖北、河北、福建、贵州、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同美国华盛顿州、佐治亚州、关岛、夏威夷州、北卡罗来纳州、北马里亚纳群岛、加利福尼亚州、佛蒙特州、蒙大拿州、伊利诺伊州等26位州长面对面交流,形成了中美地方交流合作的热潮,结出了互利共赢的积极硕果。即以湖南省为例,对话交流机制正式启动以来,湖南的三一重工、湘电集团等企业在美国投资办厂,展示了良好的成长性,美国的花旗银行、霍尼韦尔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设立企业或分支机构。目前,中美已建立38对友好省州和176对友好城市关系。这股民间和地方的力量如果得到充分发挥,其对中美关系的正面意义恐怕怎么估计都是不过分的。

  2、现实表明,美国地方政府在对华态度上同联邦层面一些利益集团大不相同,呈现出鲜明的积极务实态度。以经贸关系为例,在美国联邦层面,在对华经济关系上的政治性干扰突出,严重影响两国正常经贸关系。而在地方层面,则出现积极呼吁中方对美投资、正面肯定对华经贸积极成果、密集访华寻求合作空间的热潮。伊利诺伊州、夏威夷州等州州长纷纷表示要做“对华最友好的州”、“回报中国开放的态度”。究其根本,一是因为地方政府看到了实惠,据美方统计,美国50州中的48个过去12年间对华出口增长率超三位数,有的甚至超过400%;二是因为地方政府较少意识形态色彩或受政治因素干扰,更加务实,推动出口、吸引投资、拉动就业的紧迫感自非唱高调的联邦政府能比;三是因为地方政府较少条条框框,也有相当自主性,发展两国地方交流往往一拍即合、立竿见影。可见,深化同美地方交流尤其是经贸关系,是一条可以绕过国会、实现“地方包围中央”的便捷之路,其发展空间有待大力挖掘。

  3、展望未来,中美地方交流潜力巨大。不仅已经具备较好的舆论环境,而且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中美两国政府支持两国地方合作,加强地方层面合作已写入第二、三、四轮中美经济对话成果文件。在贸易方面,奥巴马力推“出口倍增计划”,中国提出未来五年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在投资方面,美推出“选择美国倡议”,欲大规模吸引外资,中国未来十年对外投资规模有望接近2万亿美元规模。凡此使中美经贸关系在各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可以形成新的互补优势。此外,在旅游业、人文交流、能源合作等领域,亦大有空间可为。更重要的是,近两年尤其是习副主席访问艾奥瓦州后,美国掀起一股地方加强对华合作的热潮,出现各州州长争相访华的喜人局面。

  4、归根到底,要将中美地方交流的热情转化为实际的收益并进而成为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重要推力,还需我们全面规划、扎实推进。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对地方交流做出准确定位。我们认为,中美地方交流应该成为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着力点、落实两国高层对话的主要平台、深化两国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基本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对美工作的重点应该适度向人文交流和地方交流倾斜。其次,需要从大局出发对基于机制进行全面整合。目前友好省州、姐妹城市、院校交流等等,既多且杂,虽争相进取,且未必能形成合力,有时还相互竞争。可以借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机制将科、教、文、体整合为一体,通盘谋划、整体部署、有序推进,地方交流也可提升层级、提高统筹。最后,应发挥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将厚植友谊作为地方交流的应有之义。避免完全以经济利益为杠杆,或满足于一般意义的人文交流,而应始终着眼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根本任务,从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传播中华文明、培育友华力量、增进战略互信、扩大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