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朗德"冲击波" 和欧洲"反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9 14: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法国总统选举落幕,一些分析家还在探讨平淡无味的奥朗德是如何击败有血有肉的萨科齐时,市场已经先对奥朗德的当选进行表态:先是欧洲股市下跌,全球油价下跌;随后股市又出现反弹。而这也似乎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欧洲乃至世界对奥朗德当选的复杂心态。

  当然,这是法国的选举,不过奥朗德说,“全世界在注视我们”,他说对了。对法国选民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惩罚了萨科齐,给了奥朗德机会,以便看看他是否会更差。但是对欧洲乃至世界来说,奥朗德的当选,与同一天希腊的议会选举,德国和意大利的地方选举,一起体现欧洲选民对过去几年来政策的“反抗”,奥朗德造成的冲击波,不仅仅局限于法国,而是影响欧洲和世界的。

  大凡留意新闻的人都知道,过去三四年里,只要一提欧洲,总是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欧元前途、财政紧缩、民众罢工。欧债危机和欧元前途,已是欧洲最大的政治,甚至关系到欧洲联合这个六十年来伟大成就能否持续下去。

  对于欧债危机,过去三年里,在政治家的警告、经济学家的分析、投资者的暗示之下,欧洲精英们逐渐达成一致,那就是根子在于财政过于宽松、福利过于慷慨。那些“懒惰”的南欧人衣食无忧,早早退休,享受沙滩和啤酒。因此,来自布鲁塞尔、巴黎和柏林的有权势有权威的人,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欧元区内执行严格的财政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提高税收效率。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十来个国家政府也因此下课,让能执行紧缩财政的人上岗。

  不过身受欧债危机之害的那些国家的人,却不一定这么看。他们认为:福利固然是优越了点(很多人已经提出“福利欧洲”乃是不可持续模式),但是欧元内部的经济结构、国与国之间经济不平衡,北方国家(德国荷兰等)对南方国家的“剥削”乃至“殖民”,也是欧债的根源。如今危机一来,受苦的是他们。紧缩政策之下,希腊最近接二连三有人自杀,其中77岁的退休药剂师科里斯图拉斯,因为退休金断绝,于4月4日到雅典宪法广场,当众开枪自杀,并留下“我找不到有什么办法,能比这更有尊严地结束自己生命了,如此我就不必到垃圾堆里找食物了”的遗言。

  更要命的是,即便是带着布鲁塞尔和柏林的意志来主政希腊和意大利的新政府,执行紧缩政策,似乎也没有多大效果。这就让人们厌烦了,不仅南欧的选民厌烦,法国人也厌烦,据说德国选民,也有些不高兴,明年默克尔能否连任也是个问号。可以说,这次法国选举的结果,不仅是选民对萨科齐的个性说“不”,而且是对过去三年紧缩政策说“不”,从上述四国不同层次选举看,是欧洲选举集体“反抗”。不过,法国地位举足轻重,进行的是总统选举,奥朗德左派色彩浓厚,所以更为突出,形成巨大冲击波。

  可以说,奥朗德当选,挑起了欧洲未来几年解决问题的“路线之争”。奥朗德自称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敌人”,要对富人征收最高达75%的所得税,要增加政府开支(很多经济学家说,法国已经是超级大政府了,国民收入有56%掌握在政府手里)。这一切都和默科齐(默克尔和萨科齐政策)的右派路线多么的不同,是不折不扣的左派。当然也有人说,竞选是竞选,当总统后还是要脚踏实地,更有重量级人物比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等,都说奥朗德给欧洲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

  在反抗选民的支持下,奥朗德带领法国左转,会不会导致默克尔明年败选、德国左转,甚至卡梅伦三年后败选、英国也左转,从而导致欧洲整体左转,欧债危机、欧元出路、欧盟前景都因此受到巨大影响?这个大是大非问题的答案,估计在近期没有人知道,人们只能和市场一样忐忑不安,看看奥朗德冲击波到底带来什么后果。钱克锦

  (责任编辑:邵希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