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复盘平安收购深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06:5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陈莹莹 香港报道
法兰克·纽曼(Frank Newman)是一位认真而冷静的银行家。接受本报采访时,他准备了一份详尽的资料,里面记录了他在深发展就职期间做过的事情。
纽曼曾在克林顿时代被任命为美国财政部副财长。被内地熟知,则是他在2005至2010年被新桥资本(Newbridge Capital)派到深发展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位中国银行业曾经的“打工皇帝”,当时年薪高达2285万元。
不过在新桥资本的角度看来,物有所值。他在5年时间内通过一系列“手术”将深发展扭亏为盈,并帮助新桥资本将所持股权抛售给平安银行。新桥资本也在此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
纽曼现任鹏睿中国非执行董事长。他坦言,上任时最大任务就是拯救这家濒临破产的省级银行,降低这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资产大转移
说起不良贷款处理,纽曼甚是自豪。
纽曼离职时的一份工作报告显示,从2004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率从11.41%降至0.61%,关注类贷款比率亦从8.33%,降至0.25%,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从35%升至224%。
短短5年间,深发展不良贷款率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纽曼将许多高风险的投资全部清除。
纽曼告诉本报,深发展曾购买许多美国次级债券等高风险投资产品。在他上任后,立即着手清理这些高风险产品。
“我不觉得深发展那时会对这些投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在看过深发展当时面临的问题后,纽曼判断,不但中国的投资者不熟悉,连银行也没有足够的知识,亦并没意识到其中的风险。
纽曼上任后3年,次贷危机爆发,在这场为期两年的灾难中,深发展因纽曼的布局惊险避过一劫。
清除高风险的投资后,深发展开始把资金转移至贷款业务上。
“我们将先前投入在高风险产品上的资金撤回来后,转向了争取优质贷款。”纽曼透露,优质贷款的争取重点是优质的中型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同时,深发展将原本由总行控制的贷款客户业务分派到各地区分行执行,以此加深深发展对维护客户关系与贷款风险的了解,并提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纽曼还成功为深发展建立了核心产品体系。这些产品包括“非交易转按”、“双周供”、“循环贷”及“存抵贷”房贷新产品和多期结构性理财产品等。这其中的大部分创新,都在为提高银行贷款总额和质量而努力。
深发展此前的内部信贷工作并不集中。进行整改后,信贷部门员工需要为保证优质贷款而负责。信贷部门员工奖金会根据贷款质量来进行奖惩。“拿不到优质贷款的人,深发展不给他钱。贷款出了问题,职员要罚钱的。”纽曼笑称。
纽曼的努力,没有打水漂。2004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深发展的存款余额从1670亿元增加至50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贷款额亦从1260亿元增加至3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
这一系列布局在帮助深发展成功扭转资产质量的同时,亦为后来平安银行看上深发展埋下伏笔。
/
为保险搭台
“2008年,新桥资本启动退出计划,将对深发展的持股卖给了平安银行。”纽曼透露,当时,想要购买深发展股权的潜在投资者不止平安银行一家。
一位曾就职于一间外资投行的主管曾告诉本报,深发展曾让香港某投行的董事们跃跃欲试。这些董事离职后,该投行将手头持有深发展的股票抛出,而接手的便是这批从该行离职的董事。这些董事采取间接持有的方式收购了深发展的股权。纽曼对上述传闻不予置评。
“除了深发展的盈利能力,平安银行更看重深发展前些年积累起来的遍布全国的中型企业业务网络。”纽曼透露,平安的保险产品希望更好打入这个目标市场,而收购深发展无疑会让它原有的业务锦上添花。
2004年底至2010年上半年,深发展的净利润从3亿元增长至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9%,每股净利润率从7.4%上升至26%。
对于平安银行收购深发展的过程与目的,纽曼回答得非常谨慎。但他表示,按照原计划,他只会在深发展工作。随着第一年工作的开展,他发现深发展的问题还有很多。于是,他一口气做了5年,问题解决了不少,方才全身而退。
“在深发展最困难的时间,它没有依靠政府一分钱注资,独立被盘活了。”采访的最后,纽曼感叹,那段时期非常艰难,对于自己的工作已相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