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开钻 中国挺进"第二个波斯湾"南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07: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海洋石油981”海上作业。
中国海油供图
一年前,外籍技术人员在“海洋石油981”的控制室调试钻井设备。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一架直升机从“海洋石油981”上空飞过。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海洋石油981”海上作业。
中国海油供图
图为“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雄姿。
5月9日9时35分,南海水域距离香港东南320公里处,天气晴朗,中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上,身披大红绸布的钻头徐徐下探。
1米、2米、3米……
9时38分,钻头从约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层,首钻成功!
中国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开启了中国海油正式挺进深水的新征程,中国就此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
9日首钻开工,只是此次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第一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洋石油981”平台目前作业的油气田为荔湾6-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斜坡东沙25构造带,构造带面积22-25平方公里,预测天然气储量超过300亿立方米,“‘海洋石油981’的海上旅程将持续56天,最终完钻井深达2335米,该区域真实储量届时将见分晓。”
量身定做,
为进军深水打造利器
长114米,宽89米,高117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从船底到钻井架顶相当于45层的高楼;自重超过3万吨;电缆总长度超过900公里,相当于上海至北京的直线距离……
这是此次大显身手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的外在指标。
不过,“海洋石油981”不仅“个子大”,本事更强,它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还配备了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动力定位系统,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进军南海深水而打造的“深水舰队”的旗舰。
这一由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超大型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海洋石油981”的“最先进”可以用“6个世界首次”和“10个国内首次”来概括,而由于“海洋石油981”将主要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这些首创的独特设计中,有不少都是根据南海海况“量身定做”的。
比如“海洋石油981”上首次成功研发的世界顶级超高强度R5级锚链,在不增加重量的基础上比R4级增加了100多吨的拉力。“这是为了抗击南海恶劣的海况条件而定制的。”中国海油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海是世界上台风繁多的地区之一,几乎全年都有台风。在平台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两次强台风的袭击,风力超过15级,而在抛锚状态下的平台在台风袭击过程中安全状况良好,没有位移,R5级锚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此外,首次采用南海100年一遇的风浪参数作为设计条件,平台可以在南海恶劣海况条件下高效安全作业;首次突破半潜式平台可变载荷9000吨,“可以把打一口井所用的东西都带上来”,解决了南海远离陆地、补给困难的问题……这些都成为中国进军南海深水的“保驾”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石油981”还取得了基本设计船型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技术垄断,掌握了世界一流海洋工程平台设计的核心技术。
挺进南海,
第二个波斯湾
“海洋石油981”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这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开发深水油气资源是我国保证国内石油供给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日益面临“能源困局”。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6.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21.9%,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走高。
进入新世纪,我国油气消费快速增长。2000到2011年间,我国石油消费从2.2亿吨增长至4.7亿吨,天然气消费从245亿立方米增长至1294亿立方米。
然而,国内原油产量的增加仍远远无法跟上消费增长的步伐。在此期间,国内原油产量仅从1.6亿吨增长至2亿吨。尽管天然气产量从272亿立方米猛增至1011亿立方米,但能源供应与消费关系矛盾仍很突出。
专家分析,作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油气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发现具有战略接替性的新领域十分紧迫。“南海是面向未来的一片蓝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庆鸿向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掌握深海油气开采技术,南海经济时代将启幕。
我国陆地和海洋浅水区都经历了40-50年的勘探,勘探程度较高,发现新的大型油气接替领域相当困难。而南海油气资源储量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水区域,目前南海探明石油储量位居世界海洋石油的第五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第四位,是世界上一个新的重要含油气区,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
技术在手,
赢得开发南海主动权
此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加之缺乏深海钻井核心技术等原因,我国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能有效开发。然而,对于这片“蓝海”,许多国家觊觎已久。公开资料显示,菲律宾在去年2月、7月和今年4月多次表态,称将对争议海域的油气开采进行公开招标。菲律宾能源自给率仅7.9%。除了菲律宾外,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国有石油公司都曾染指南海石油开发。
陈庆鸿告诉记者,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有其深厚的利益诱因。“菲律宾等国企业进入争议海域勘探开发,使之成为既定事实,把问题国际化,为日后解决争议制造困难,正是看中南海获取丰厚的油气资源。”
林伯强分析,由于东南亚地区的国有石油公司往往缺乏顶尖技术,因而常会与欧美能源巨头合作,共同获取南海的石油收益。有统计显示,目前西方200多家能源公司在南海海域钻井,总量达上千口,几乎囊括美欧日所有大的石油公司。
“中国拥有独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于维护我国南海主权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勘探开发提供了基础。”陈庆鸿认为,此项核心技术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对话赢得了话语权。“中国已掌握开发南海的主动权。”
打造海洋油气
开发的“中国模式”
“与将飞行员送往外太空一样,深潜器探索海底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此前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能够进行深海探索。”这是去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深海勘测计划和蛟龙号深潜器给出的一段评价。
深水油气的开采同样属于深海探索,标志中国在此领域崛起还有赖于中国海油深水技术和装备的演进。
1960年,在莺歌海的风浪里,开凿出中国海上第一井的是一只安装在驳船上的冲击钻,水深15米,中国石油开采从陆地走向了浅海。
1966年,渤海上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钢质导管架桩基平台,1967年6月成功地钻探了第一口海上具有工业油流的油井,中国人终于在自己的海域里落下了脚。
不过,在“海洋石油981”等“深水利器”建造之前,中国在海洋石油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仍相对处于低端。
而在设计领域,中国的实力也较弱。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共建造平台40余座,70%以上是欧美公司设计。当然,不只在中国,在世界上大多数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欧美企业都是总包商,它们把持了海洋油气的开发方案设计、装备设计和工程建设的主导权,在海洋石油开发领域,这被称为“欧美模式”。
“海洋石油981”“深水利器”的诞生,改写了这一历史。
在海洋深处,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中海油的“五型六舰”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一艘“海洋石油720”12缆深水物探船、一艘“海洋石油708”深水地质勘察船、一艘“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另外两艘为深水大马力三用工作船,分别担负“起抛锚”和“供应船”的功能。
这些“深水舰队”的成员都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在中国制造,设计过程都由国内的船舶设计部门参与,制造总包商都是中国造船企业,每一条装备都开创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先河。
中国能否就此建立起海洋油气开发的“中国模式”?业内专家认为,真正走向深海,路还很长。
比如目前已经有了技术先进的钻机,但如何使这个钻机连续用下去,才是未来面临的课题。而且,作为深海石油开采的后来者,中国还面临着一些先天的劣势,目前从设计研发到总装运行整体实力仍然比较弱。
欣慰的是,“海洋石油981”等深水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已经在培养和扶植民族制造业、探索海洋石油开采的“中国模式”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中海油公司预测,未来5年将迎来海上油气开发的黄金发展阶段,仅全球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挺进深水,机遇和挑战都更为深刻。
“海洋石油981”的6个世界首次
1 首次采用南海200年一遇的环境参数作为设计条件,大大提高了平台抵御环境灾害的能力;
2 首次采用3000米水深范围DP3动力定位、1500米水深范围锚泊定位的组合定位系统,这是优化的节能模式;
3 首次突破半潜式平台可变载荷9000吨,为世界半潜式平台之最,大大提高了远海作业能力;
4 国内首次成功研发世界顶级超高强度R5级锚链,引领国际规范的制定。同时为项目节约大量的费用,也为国内供货商走向世界提供了条件;
5 首次在船体的关键部位系统地安装了传感器监测系统,为研究半潜式平台的运动性能、关键结构应力分布、锚泊张力范围等建立了系统的海上科研平台,为我国在半潜式平台应用于深海的开发提供了更宝贵和更科学的设计依据;
6 首次采用了最先进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自动关闭井口,能有效防止类似墨西哥湾事故的发生。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