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质量稳定 景气下行态势确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08: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刚刚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季度净利润累计接近2100亿元,但利润增幅无论比去年一季度还是去年全年都有明显下降,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下滑明显。
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分别实现净利润613.35亿元、434.6亿元、367.63亿元、515.12亿元和1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27.55%、9.94%、9.17%和19.58%。2011年一季度,五大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则分别为29.09%、36.41%、28.03%、34.23%和27.07%。
行业运行——
景气向下拐点确认
利息净收入增幅下降,导致银行业利润增长下降。同时,不良余额的下降则表明银行业资产质量非常稳定。
利润增长下降首先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增幅的下降,五大行今年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5至11个百分点。
对于这种状态,申银万国研究所认为银行景气向下拐点已经确认,银行的风控能力将最终决定经营业绩,在金融脱媒进程加速和存贷比考核严格的背景下,银行存款资源变得稀缺,负债端成本压力很大。中金公司同样认为,银行整体进入景气下行周期的态势已经明确,其中中小银行下行压力更大。
中金策略组认为,配置派息收益率约5%,且市净率接近1倍的大银行将获得稳定的相对收益。长期而言,若持有农行、中行等至2013年6月,连续两次派息将获取合计约11%的税前回报,再加上维持1倍市净率意味着10%的股价上涨,其综合绝对收益有望达到20%以上。
目前市场判断较为一致的是认为银行不良贷款周期已到、息差见顶回落、规模增长放缓、中间业务高增长趋势受限。
对此,申银万国研究所认为,一季报情况显示,五大行不良余额下降21.9亿元,农行、交行的不良绝对额仍呈下降态势,这表明银行业资产质量非常稳定。
安信证券认为,实际上,国内银行贷款不良率的周期性特征较弱,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相关贷款质量政策性较强,民营部门贷款资产质量的变差对银行报表的冲击并不显著,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率达到250%,高拨备为银行的业绩预留了安全边际。
中信建投则认为,2012年中国银行业行业面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再融资压力低于市场预期;平台贷款风险被延期,因为其可以借新还旧,可以展期;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率将稳定在1%左右;行业净息差将逐季小幅回落,但是对业绩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行业面基本上没有问题,且低估值和确定业绩增长,但是板块缺少催化剂。
投资策略——
“制度红利”值得期待
人民币国际化、利率汇率市场化将给银行业带来新机遇;而金融制度改革等带来的“制度红利”,银行业也将从中受益。
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当前宏观经济态势在市场人士看来,属于进入弱平衡阶段。
独立研究机构莫妮塔认为,当前预调微调政策不断推出将缓解经济放缓速度。但预调微调将更多集中在对于重点项目的复建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太可能带来基建趋势性的反转。整体看,宏观经济态势将呈放缓态势,同时经济刺激政策将为之托底,而流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改善。
金融特别是银行板块的相对收益对于流动性改善十分敏感。这意味着当流动性改善,金融板块会有比较好的相对收益。
对于银行板块可能存在的机遇,市场普遍认为在于可能的制度红利,这其中包括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
中信建投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将为银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国内银行将从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业务、离岸人民币融资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得到新的增长点。
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并不必然导致利差大幅下降,实际上,和欧美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并没有大的差别。而且,从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债券利率来看,企业债(可看成企业贷款)与金融债券(可看成存款)的利差近年来趋势也是不断扩大的。
目前出现的各种金融制度方面的变革,显示金融制度的改革序幕已经打开。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制度的变革也先从金融领域开始。这种制度变革主要是:填补金融空白区(包括民营资本和小微企业),打开金融创新空间(综合化、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一个方向是平面化的,另一个方向是立体化。
中信建投认为,金融制度的变革将释放出制度红利,这也是当前市场对于银行业最为关注的一点。银行是制度变革的主要推动主体,将享受到这种制度变革的红利,银行业将领先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变动,因为制度改革的先行受益者是银行等金融业,而后才是实体经济增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金融证券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