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常态化 央行推流动性管理新组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3: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史进峰
2012年,活跃央行公开市场多年的中央银行票据逐步淡出历史舞台,逆回购、正回购操作取而代之,暗示中国货币政策运用多年的工具组合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5月10日出炉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显示了这一转变。在谈及流动性管理时,央行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措辞:
“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上述流动性组合工具中,逆回购、正回购等公开市场短期操作工具的重要性,排在了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前面,这标志着未来逆回购操作将与正回购操作一样成为常态化工具。
正如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所言,逆回购公开招标取代定向央票,一是有利于建立公平的市场,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二是在央票淡出后,央行有必要确立新的管理流动性和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工具,后者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非常紧要。
“从成熟国家经验看,一般会以在两周以内的某一期限(隔夜或者1周或者2周择其一)正/逆回购利率为政策目标利率。”鲁政委表示。
逆回购将常态化
5月3日,央行从1月份以来再度在公开市场启动逆回购,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规模高达650亿元,利率为3.53%。本周央行再度推出7天240亿的逆回购。
逆回购重启,央行主动投放资金,引发了市场的新一轮猜测。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不同于以往诸如春节等市场资金紧张时期,最新逆回购操作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首先是以往逆回购一般在年底或春节前等特殊季节性时刻实施,本次逆回购则为“五一”长假后;其次是以往逆回购多采用定向操作的非公开方式,本次逆回购则进行相关量价的明确宣示;第三是以往逆回购操作利率一般明显偏高,在补足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对融资机构具有一定“罚息”性质,本次逆回购利率则处于3.50%左右中低水平。
市场将此视为逆回购正常化的一个信号,也与前期央行有关“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到期释放流动性等多种方式,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的言论一致;而此番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优先次序的安排也暗合了上述判断。
逆回购常态化央行推流动性管理新组合
高利润非利差保护所致
5月10日的报告中,央行重申稳步推利率论市场化改革的立场,称将“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研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途径,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
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对当前银行业高利润格局形成影响。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针对当前盛行的银行高利润批评,人民银行单独辟出专栏予以分析。央行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以及中间业务发展较为迅速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央行并不认为,高达1.25万亿的净利润乃“利差”保护所致。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净息差约为2.8%,略高于上年水平,但低于2007年的2.9%和2008年的3%,处于国际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其他“金砖国家”,也低于美国、韩国,但高于日本、德国等国家。
另一方面,央行对银行业高额利润分配做了解析:银行业的利润主要用于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投资者分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首先,银行业是企业所得税主要的缴纳主体之一,2011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总额的27.6%。2007-2011年,银行业缴纳的所得税占其拨备前利润的17.8%。
其次,同期,银行业对投资者分配的红利约占拨备前利润的22.1%。由于国有股占银行业总股本的大部分,银行业分红的很大部分归国家所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银行改革中的大量投入。
再者,银行业通过利润留存补充了资本,并以此增强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07-2011年,银行业增加的4.5万亿元核心资本中,2.4万亿元来自利润留存,占同期银行业拨备前利润的35.6%。
央行还表示,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阶段,银行有必要通过增加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和经济周期波动。2007-2011年,银行业累计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相当于同期拨备前利润的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