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剖析美国的东亚和中国战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1:4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理查德·柏茨

  [ 对美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来源于长期战略和从势力均衡中衍生出的种种状况:美国应对中国崛起作何反应?如何保持美国在东亚的首要地位? ]

  欧洲逐渐失去美全球战略核心地位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美国将拉美和欧洲作为影响美国核心利益的地区,但实际上,美国作为军事力量对亚洲的介入早于对欧洲的介入,也多于对拉美的干预。从海军准将佩里敲开日本国门算起,美国对亚洲的军事介入已经有150年历史了。

  从二战到冷战结束,欧洲是美国无可置疑的战略优先地区。二战时期,虽然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卷入战争,但以欧洲为先、击败纳粹是美国的战略重心。1945年后,美国虽分身于欧亚之间,然而对欧洲的关注仍然超过亚洲。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军事力量扩展的主要意图是巩固北约以稳定西欧。1950年12月,朝鲜战争导致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即使如此,此时美国最担心的并不是在朝鲜战场的失败,而是担心这会分散美国用来抵御苏联进攻西欧的兵力。直到冷战结束,欧洲一直是美国对外战略、军费和外交的核心。美国不仅需巩固传统防御阵线,而且还要应对可能的核打击。

  西欧的地理位置也使该地区比日本更难以防守。美国一直视欧洲为战略核心的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欧洲仍被视为世界权力的中心;第二,连接美欧的文化脐带使美国自认为是欧洲的外延。

  然而,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军事威胁的消失和亚洲的经济腾飞,以及大量非欧移民涌入美国引发的美国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使美国社会降低了对欧洲的身份认同,这三个原因使欧洲逐渐失去了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美国的亚洲政策转变

  对朝鲜战争的反思使美国人分裂成两派。第一派认为美国“决不能重蹈覆辙”,不应该再参与亚洲局部战争,除非有把握获得传统意义上的决定性胜利。第二派认为局部战争是唯一有效的遏制途径,且不至于升级成针对苏联的全面战争。这两派在此后若干年都维持了相当的影响。

  越南战争的梦魇给了第一派观点一段短暂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美国再一次集结力量针对苏联,在海湾地区采取了更具进攻性的遏制政策,但在东亚鲜有军事干预。

  时过境迁,美国的亚洲战略需做调整,但对亚洲的近期战略无需做大幅修订。对美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来源于长期战略和从势力均衡中衍生出的种种状况:美国应对中国崛起作何反应?如何保持美国在东亚的首要地位?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在各区域是分散的,对各区域的干预也依赖不同的机制。在欧洲,美国依靠北约;在中东,美国直接进行军事干预;在亚洲,美国主要依靠美日、美澳军事同盟,以及与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国不同程度的合作。

  美国在亚洲的基本政策不需要大幅修正:日美同盟仍然是美国对日的基本军事政策。日本军事正常化带来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将超过军事正常化带来的物质利益。印度广阔的国土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应引起美国的重视,但是鉴于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将持续,美印安全合作无需更进一步。中俄若形成同盟将给美国制造不利的处境。美国应该说服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的压力,尤其应制止北约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

  中国是美国亚洲政策的核心。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两派:第一派的“制度模型”秉承自由主义传统,深信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融入西方定义的世界秩序,成为代表和平的力量。这种观点可以解释大部分时期的中美互动,但是无法解释预期外的危机。按照这种思路也很难构想未来亚洲的安全局势。另外,“制度模型”在多边组织下更易于实施,而东亚不存在类似北约的多边组织。美国只能凭借双边途径深化制度参与。

  第二派“权力政治模型”比较悲观,认为国家间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中国将挑战现存秩序,因此美国需遏制中国。这种悲观的权力政治视角认为两种可能发生的局面都将充满风险:如果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那么中国会依据自己的意图摆布周边国家;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会使周边地区发生动荡。然而,这种悲观主义的潜在危机在于它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引发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国军事竞争。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来源于上述两派模型的结合。

  重要问题和战略调整

  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更多关注贸易领域。这种倾向缘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和美国在债务问题上对中国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减少了美国在两国关系中的筹码。为了扭转劣势,美国需在税务、政府开支和储蓄方面痛下决心改革,但是缩减国防开支将不可避免地危及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控制力。

  目前在亚洲显而易见的危机包括克什米尔、朝鲜半岛等问题。关于克什米尔,美国缺乏足够的筹码解决印巴争端。鉴于资源有限,美国会优先支持巴基斯坦反恐,而缓和印巴关系次之。

  在朝鲜半岛,虽然美国解决朝核问题的外交手段收效并不显著,但是总比对朝鲜进行直接军事打击更明智。而美韩之间的问题在于,近几年两国针对朝鲜的政策和公众观点产生分歧。韩国利用“阳光政策”向朝鲜释放安抚的信号。韩国青年一代认为美国介入导致半岛地区的不安定。虽然目前韩国保守派政府对巩固美韩联盟有益处,但是韩国政治一旦出现波动可能会酿成危机。美国可能会对美韩联盟做如下调整:第一,降低韩国社会的仇美情绪;第二,减少或转移在韩国的防御资源到中东地区;第三,在韩国维持足够的军事力量,一旦发生战争可立即支援韩国。这个方案其实最先由卡特总统提出。当时这并不是个好主意,但三十年之后新形势却使该方案变得可行:美国对韩国涉入过深将削弱两国联盟;美国的空军战斗力提高;韩国经济能力提升减少了对美国军事援助的依赖。

  台湾问题对美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些国家认为台湾地区是美国在亚洲地位的试金石。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向保持若即若离的态度,而且美国并不明确中国将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双向不明朗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中美错误估计对方的底线,因此美国最好做出更加明确的承诺。

  未来如何

  美国政府在亚洲战略上的最佳选择是推进“制度模型”,同时利用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安全同盟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美国若想重拾在亚洲的领导位置,需从国内改革下手。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不减,美国的相对落后趋势将是无可挽回的。

  美国在亚洲的总体战略应遵循目前的轨迹:在台湾地区问题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和朝鲜达成外交和解,使之放弃核武器计划;调整美韩军事同盟;维护美日同盟,但不鼓励日本军事正常化;在可行范围内加强和印度的关系;支持巴基斯坦对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与东南亚,尤其是澳大利亚,保持友好合作。

  从长期来看有两个重要问题:第一,美国是否应继续在亚洲安全系统中保持强势地位?如果答案为否,日本的角色将更加突出。这会增加日本对核武器的诉求。第二,中国能否维持高速经济增长?如果答案为是,那么在中美权力交替中,该区域和平与稳定的问题将成为头等大事。(作者系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主任、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本报实习生薛松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