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风电再出发 集体需补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6:18 来源: 经济日报

  令人翘首以待的《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近期出台。“是该静下心来,集体补补课了。”一位风电企业高管的由衷感叹也代表了业内大多数人的看法。2011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763.09万千瓦,占当年全球新增装机的43%,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同一年,频发的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给这一“风光”产业蒙上了些许阴影。爆发式增长过程中暴露出的技术自主性不强、风电标准、检测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让我国风电产业不得不调整步伐,整装再行。

  “一路顺风”来之不易

  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我国风电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确保了发展的内生动力。

  4月下旬,记者来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陕西鲁能靖边风电场。山坡上的几十台风机在黄土沙雾间迎风转动的场景令人震撼。“这个项目全部投运后一年能向电网提供90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风电场场长肖耀峰一边仰望着风机,一边告诉记者。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小规模示范项目到如今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中国风电产业一路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建成风电场800多个,建有亚洲首个100MW海上风电项目,具备大型风电场建设能力的开发商已经超过20家,具备兆瓦级风电机组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超过20家。

  在近期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德馨介绍说,在2011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排名前10位中,中国企业占据4席。2011年,中国有12家企业的风电设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5家企业在国外开发风电场。

  风电产业的快步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安排资金支持相关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等,为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如,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有利于推动更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介入风电运营。

  同时,我国风电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确保了发展的内生动力。《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在“十一五”科技计划的引领下,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已掌握了1.5MW至3.0MW风电机组的产业化技术。国内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部件的制造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主流机型的配套需求,并开始出口;轴承、变流器和控制系统的研发也取得重大进步,开始供应国内市场。

  “近期,我们公司的叶片检测中心在德国劳氏船级社(GL)认证下通过了62米5MW叶片静力加载测试,这也是国内首只5MW叶片通过GL认证。”欣喜的同时,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朱维新也不禁感叹,“这一成功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巧借时机重修“内功”

  国家政策调控趋紧,市场空间缩小,技术差距突显的综合背景,让长期以来“疾走”的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一个喘息调整的时机。

  2011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18项重要技术标准,涵盖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高了风电产业的技术门槛。同年,《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则将风电审批正式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原本可独立批准5万千瓦以下风电场的地方政府,不再能轻易审批风电项目……针对频发的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及风电产业集中爆发的系列问题,国家的“控风”举措有效地遏制了风电产业的偏离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行业产能的扩大、增速放缓,2011年整个风电产业链上的六成企业出现利润下滑。在这一困境中,很多企业开始瞄准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可要走出去,并非易事。“我国风电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说。

  《规划》指出了这些差距:先进风电装备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风资源等基础数据不完善,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行等关键技术需要提升;风电行业公共测试体系刚刚起步,风电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风电基础理论研究尚待深入,缺乏自主创新;风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亟待加强;中小型风电机组研发和风电非并网接入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国家政策调控趋紧,市场空间缩小,技术差距突显的综合背景,让长期以来“疾走”的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一个喘息调整的时机。对此,贺德馨建议,中国风电行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控制风电产品制造质量,确保风电行业运行安全,采用多样化模式发展风电,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

  除了“走出去”,转战“海上”也成为众多风电企业的战略抉择。“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启动海上风电开发,首个海上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安装34台国产3.0MW风电机组,于2010年6月全部实现并网发电;2010年9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完成了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位于江苏近海和潮间带地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化开发阶段的海上发电势必会成为风电企业的竞争主战场。这一科技含量更高的竞争平台也将对我国风电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许多敏锐的风电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借着产业调整时机重修创新“内功”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