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提供与非洲交往新方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8: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南非标准银行网站刊发文章认为:

  中国提供与非洲交往新方式

  南非标准银行网站日前刊发题为《对当前中非关系一些主要批评的反驳》的文章。文章反驳了国际上批评和指责中非关系的不实论调,澄清了中非关系有关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与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中国融入非洲并不像外界臆测的那样排他。中国对非贸易投资应当被视为非洲国家进一步发展自身经济、培育自身发展理念的助力。本报现将有关内容摘登如下:

  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总的说来,中国对非援助和贸易投资规模巨大,有效加速了非洲经济增长。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也为希望融入世界的非洲国家上了令人信服的一课。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也引起了广泛争论。有人担心中非经贸合作的结构性失衡将使非洲脆弱的经济获益不多,有人指责中国在非洲只顾攫取自然资源却不愿让当地从中受益,有人批评中国不干涉“滥权”国家内政,有人断言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非洲国家内部也有对中非关系持久性和互利性的辩论,但对中国的批评大多来自非洲的传统合作伙伴,更多的似乎与数据、事实以及非洲民众的感观不符,造成了很多误解。

  论调一:中非关系近年来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因为中国向非洲提供了一种比“华盛顿共识”更容易接受的经济意识形态,或者叫“北京共识”。

  事实上,有关中国经济成功和“华盛顿共识”相矛盾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把问题简单化了,而且人为地把两者引向冲突,让人误以为两者在非洲打一场后冷战时代的代理人战争。这种非“东”即“西”的思维过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在非洲国家政策取向中的地位。中国确实提供了一种与非洲打交道的新方式,但并未向非洲提供一种不同于“华盛顿共识”的经济增长模式。

  论调二:在中非贸易中,非洲只向中国出口矿产资源,中国则向非洲出口大量工业制成品,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乘数效应有限,中国对非出口使非洲制造业“空心化”。

  中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资源能源密集型阶段,而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从非洲大量进口能源资源不足为奇。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现象并非只在非洲出现,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主动采取了建设性举措,努力实现从非洲进口商品的多元化。中国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是非洲的机遇。随着中非经济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非洲完全有机会从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分一杯羹,使自己更有效地融入全球供应链。

  论调三:中国作为大国在与非洲打交道时占据不公平优势。

  事实上,中非关系的发展带给非洲很多益处。一是中国对非贸易投资推动了非洲经济增长。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使许多非洲国家实现了经济强劲增长和减贫事业进步。中国可能最终证明自己是非洲增长的新引擎,而这恰恰是经合组织犹犹豫豫没有做到的。二是中非关系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对非洲前景的看法。今天,非洲国家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机会选择合作伙伴。非洲只要准确自我定位,就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地位。三是中非关系的全方位发展重新激活了非洲对自身的期望,使非洲更有信心战胜困难和挑战。

  论调四:中国本着不干涉内政原则同非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援助,事实上帮助非洲“流氓”国家化解了政治经济改革压力,助长了它们侵犯人权、破坏生态环境和压榨劳工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给援助附加市场、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条件。这并没有给非洲国家带来发展。许多非洲国家政策制定者也认为,给援助附加条件侵犯了非洲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财政政策、实现发展的空间。中国资本则通常不附加条件,并在同传统捐助国的竞争中抢得了先机。美国一家非政府组织数据显示,与中国关系密切、颇受争议的苏丹等国的自由度在2000年至2008年期间不降反升。总体看来,与中国贸易规模较大的非洲国家,也就是通常被认为中国可以施加更大影响的国家,政治自由要么维持稳定,要么有所提高。

  论调五:中国正把其他伙伴挤出非洲,非洲是“零和”机会。

  事实上,美国和欧盟在非洲的实力仍然十分强大,中国同时还面临着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国的竞争。从对非的直接投资来看,200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10亿美元,仅占当年对非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欧美则占到了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的36.6%和37%。即使在中国最为关注的能源领域,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三家公司在非洲的原油日产量加在一起,也只有阿尔及利亚国有石油公司SONATRACH的十分之一。在尼日利亚能源市场上,中国不仅比不上发达国家能源巨头,甚至被印度和巴西公司甩在身后。非洲传统伙伴早前与非洲签署的双边安排是他们的宝贵遗产。他们当年在非洲的霸权至今还在帮助他们占据主导地位和优势。

  论调六:中国对非贷款不仅为劣政和腐败提供温床,还利用西方对非减债成果谋取利益,有损非洲债务可持续性,是在搞机会主义。

  中国在非洲总体上是一个“小贷款方”,而且中国对非贷款大多流向了非重债穷国。中国还兑现承诺,免除了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多笔到期债务。以中国提供贷款较多的安哥拉为例,2000年至2007年,相关债务指标大幅下降。另外一个接受中国贷款较多的国家苏丹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两国均未享受任何减债,但债务形势都得到了显著好转。更重要的是,通过刺激两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中国帮助它们提高了债务容忍度。

  总之,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与非洲打交道的方式。中国融入非洲并不像外界臆测的那样排他。中国对非贸易投资应当被视为非洲国家进一步发展自身经济、培育自身发展理念的助力。非洲应及时制定与中国打交道的清晰计划,非洲政策的考量应避免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