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力威半数业务靠外协 弱市之下强行扩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17:4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网 4月11日,证监会披露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拟发行股数为1667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667万股,拟在深交所上市。

  奥力威主要产品包括传感器及配件、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其中,燃油系统附件及汽车内饰件主要采取“外协模式”生产,二者占据奥力威近半营收。不过21世纪网发现,奥力威不仅出现外协收入畸高外,还存在二次销售增厚利润等问题。

  此外,目前奥力威2010和2011年的产能较为饱和,但是背景是国家对汽车行业出台了刺激政策,而此次奥力威募投产能是现有产能的一倍,在目前汽车刺激政策退出、多地限购,汽车行业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奥力威新增产能能否消化亦是疑问。

   外协包装业绩

  奥力威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国内汽车油位传感器领域技术先进、品种多样、市场占有率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传感器及其配件亦是奥力威的主要收入来源。

  2009年,奥力威传感器及配件销售额为6734万元,占比48.9%;2010年,销售额为10024万元,占比升至49.93%;到了2011年,传感器及配件销售额升至13272万元,占比攀升至50%,占据公司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公司另外两项产品为燃油系统福建和汽车内饰件。

  其中,燃油系统附件2009年销售额3458万元,占比27.29%;汽车内饰件销售额3278万元,占比23.8%。2010年燃油系统销售额5594万元,占比27.86%;汽车内饰4459万元,22.21%。2011年燃油系统附件8357万元,占比31.48%;汽车内饰件4915万元,占比18.52%。

  不过上述这两项业务,奥力威主要采取的是外协模式。

  招股书显示,汽车内饰件领域,2009年外协金额为2374万元,占比99.9%,自产金额为2.35万元,占比0.1%。2010年,外协金额升至3320万元,占比99.97%,自产金额为0.89万元,占比仅0.03%。而到了2011年,奥力威的外协金额为3777万元,全部为外协。

  燃油系统附件领域,2009年,奥力威的燃油系统附件金额为2060万元,而自产金额仅753万元。到了2010年,外协销售金额为3982万元,自产金额仅239万元;到2011年,燃油系统附件外协金额为5295万元,自产金额为1045万元。

  据了解,奥力威所谓的外协模式即是从下游客户处获取订单,然后将其转手给其他生产商进行生产。生产完成后,由奥力威买入再卖给客户。在整个产业链里,奥力威扮演者分包商的角色,并无核心技术可言。这样的经营模式令人怀疑其属于拼凑规模,包装业绩。

  大连国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岳阳告诉21世纪网,半数以上的主营收入通过外协方式实现,给公司的持续经营及稳定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企业为了冲击资本市场包装报表并不鲜见,但这种痕迹及其明显的包装手段却并不多见。这一模式对公司营业收入、现金流量及经营业绩粉饰近乎是比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里面几大硬性指标来的。

  此外,奥力威还存在一笔业务分拆成两笔来完成的行为。

  招股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奥力威向外协厂商销售原材料及配件金额分别为3238万元、5321万元及465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75%、20.73%和14.81%。同时,奥力威向外协厂商采购产品金额分别为5198万元、8760万元、9148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9.33%、44.27%和37.57%;

  采购后,奥力威将这部分产品对外销售,2009年-2011年,汽车内饰件销售额约3274万元、4457万元、4915万元。燃油系统附件销售额3458万元,5594万元,8357万元。

  一般来说,企业外协加工只是确认这部分加工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即可,而奥力威却是将发给外协厂家的材料视为销售,同时将外协加工后的成品视为采购。也就是奥力威先将原材料卖给生产厂商,计入销售收入;然后购入产品,计入销售成本;之后再将购入的产品卖出,再次计入销售收入。这种核算方法使得报告期内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增加了几千万元,大大夸大了其业务规模。扣除外协有关的财务数据,其自身核心业务恐难在众多创业板拟上市企业中脱颖而出。

   大客户为前股东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奥力威前五大客户中的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奥力威的股东。

  招股书显示,2009年,奥力威向亚普汽车部件销售了3430万元的燃油系统附件,占营业收入比19.87%,为公司第二大客户。2010年,奥力威对亚普汽车部件的销售额为5595万元,占比21.8%,仍未公司第二大客户。2011年,奥力威对亚普汽车部件的销售额继续增加,至7824万元,占比24.9%,仍名列公司第二大客户。

  不过21世纪网发现,亚普汽车部件曾是奥力威的股东。

  奥力威招股书介绍称奥力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奥力威有限整体变而来,奥力威有限成立于1993 年11 月19 日,由扬州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奥地利C&T 和香港迅速分别出资40 万美元、20 万美元、20 万美元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80 万美元。

  1996 年5 月,奥力威有限增资至89 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由香港柏邦认缴。增资后,扬州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奥地利C&T、香港迅速和香港柏邦的出资比例分别为45.00%、22.50%、22.50%和10.00%。

  2000 年9 月,奥力威有限增资至98.04 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由扬州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认缴。增资后,扬州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奥地利C&T、香港迅速和香港柏邦的出资比例分别为50.10%、20.40%、20.40%和9.10%。

  2004 年6 月,股东扬州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的名称变更为扬州亚普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

  2005 年5 月,扬州亚普和奥地利C&T 将其持有的全部出资转让给奥力威现世纪控制人李宏庆的个人独资企业宏庆旅游。

  扬州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成立时名称为扬州汽车塑料件制造公司,由此可以确认,亚普汽车部件即奥力威的前股东。

  岳阳表示,扬州亚普曾是奥力威的大股东,而今又称为奥力威的第二大客户。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利益关系,甚至涉嫌利益输送。而且日益增长的采购额也有帮助奥力威粉饰业绩的嫌疑。

   弱市谋扩产

  奥力威此次计划募集资金22440万元,计划投向汽车传感器项目、汽车燃油系统零部件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对于此次募投项目必要性,奥力威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油位传感器国产化生产基地,但相对国内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的持续高增长所形成的巨大市场而言,公司现有传感器的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在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行业中,生产规模是决定公司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未达到规模化生产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下都不利于企业的扩张,难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2011年,奥力威油位传感器及配件年产能为450万件,产量为445万件,销量428万件;水位传感器产能为30万件,产量18万件,销量16.31万件。

  由上可以看出,奥力威的油位传感器产能尚未用满,水位传感器产能利用率也仅6成。然而此次奥力威募投项目却计划扩大产能,未来将新增油位传感器及配件产能400万件、水位传感器产能100万件。这意味着新增产能是现有产能的约1-3倍。

  虽然目前奥力威近两年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是需要注意的其业绩增速较快的2009年-2011年正是我国颁布了数条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时期。在汽车下乡,购置税税率下降以及节能补贴的刺激下,2010年我国汽车消费量增速超过30%,2011年乘用车消费量创历史新高。

  2010年年底,汽车下乡和购置税优惠取消,2011年年中,相关部门调整了汽车节能补贴政策。在失去政策的刺激后,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的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苗头。

  中汽协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汽车产销643.19万辆和641.75万辆,累计销量依然呈现下滑趋势,同比下降1.33%。

  投行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刺激性政策的相继退出,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加上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对汽车进行限购,预计未来会有其他城市跟进,未来几年国内汽车行业的速度并不乐观。而在此时,奥力威决定将产能扩大一倍,其产能消化能力令人质疑。(21世纪网 陆晓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