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油价高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21:26 来源: 《小康·财智》

  “原油+成本”定价模式使得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无论怎么调整,最终都只能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参照物,随人起舞。这种“受国际牵制”又不能充分反映本地市场供需关系的油价调整局面亟待从根本上改变。

  采写︱《小康·财智》刘彦华

  如今,油价在国内是个敏感词,尽管价格主管部门多次在上调的声明中表示已经留了“余地”,但是广大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

  现行定价机制下,人们近乎一边倒地质疑每次油价调整的“合理性”。“中国油价比美国还高”,“中国油价跟涨不跟跌”……提及油价,人们抱怨连连。

  中国油价真的很高吗?为什么会这么高?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又在哪里?未来改革的方向又在何方?

  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对中国石油行业、对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甚了解,油价更是犹如一团迷雾,让人看不清摸不透。

  高过美国就是高?

  消费者在论及中国油价高不高的时候,经常援引这样一个例子,3月20日,北京93号汽油售价为8.33元/升,而同期美国油价基本维持在4美元/加仑的水平,经过汇率和计量单位的换算之后,约为6.64元/升,中国油价高出美国25.45%,所以中国油价偏高。

  中国汽油现价比美国高,这是客观事实,但仅以此为凭据得出中国油价偏高的结论却有失偏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綦鲁明分析指出,按绝对价格,即现行市价比较,我国成品油价格高于美国、俄罗斯,低于欧盟、日本,与印度相仿。

  当前,世界各地成品油价格千差万别,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将其分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像美国、中国这样同时扮演着国际原油生产大国、原油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多重身份的国家,成品油价格处于中等水平;第二种是像欧日这类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原油主要靠进口,但是国内拥有相对发达的炼油体系,成品油价格较高,其中税收部分占比较大;第三类国家是指像中东原油生产国这类国家,它们本身是原油生产大国,但是自身消费水平很低,成品油的价格也非常低。

  “在国际上,中国油价处于中等水平。”面对这样的结论,许多消费者义愤难平:“人家是什么收入水平?我们是什么收入水平?”

  统计数据也在佐证消费者这类观点。有数据显示,从百公升油价相对于各国人均GDP看,2012年2月中旬,北京油价远远高于欧美日发达国家,是纽约的13倍,伦敦的5倍,东京的6.7倍,莫斯科的3.5倍。

  不过,也有多位专家认为这类国别比较其实是个伪命题,“原油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产品,人家不会因为你是低收入国家,就低价卖给你原油。”

  “成品油价格既反映本国的发展阶段,体现自身技术水平,又体现一国的油源,这些方面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成品油价格有所差别。”王震认为,中美油价不是不可比,但没有多大意义。

  半吊子地与国际接轨

  中国成品油价格是否偏高,什么水平才算合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市场说了算。

  正如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所言,与具体价格的高低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价格形成体系的合理性。

  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历经多次改革,从1998年开始尝试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几经波折终于在2009年正式启动成品油定价新机制。

  虽然相比过去的完全行政定价,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有所进步,但依然处于半行政和半市场化的状态,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是一种“间接接轨”。

  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政策,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并且,发改委实行的是限价而非定价,它规定的只是上限,批发零售商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这个限价范围内自由调整价格。

  从改革实施两年多的情况看,这种定价机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广受社会诟病。“涨快跌慢”,“涨多跌少”,是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给人们留下的最直观印象,也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的一点。

  油价国际接轨自2009年1月15日以来,成品油价共调整了17次,调升12次,调降5次,汽油价格从2008年底的5580元/吨提高到了如今的9180元/吨,上升幅度为64.52%,达历史最高点。

  国内成品油为何易涨难跌,原因有很多,与现行定价机制更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从4%的调价参考幅度讲,油价上调和下降的起点不平等,这为“易涨难跌”创造了条件。

  假如原油由每桶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涨了4%,符合条件,国内汽油涨价;随后原油又从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不到4%,条件不符,汽油不降价;后来原油再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汽油又涨价....。。由于4%调价参考幅度的存在,国际原油价格在100美元-104美元之间折返跑,国内汽油价格却是一直在上涨。

  成品油涨多跌少也与目前定价机制存在滞后性有很大关系。现行定价机制规定了22个工作日调价周期,但近年来国际油价像过山车般经常出现短时间的上蹿下跳,不能排除在22个工作日内,有一段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大跌,而另一段时间又大幅反弹,导致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幅度达不到调整标准。这也是人们希望缩短调价周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挂靠油种受制于人

  中国油价为什么比美国高,有专家分析认为,与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挂靠油种有关。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我国成品油调价主要参照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原油价格。而卖到美国的原油主要以WTI作为基准油价。

  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两种基准原油,通常情况下,由于美国原油的质量更高,WTI的价格要高于布伦特原油一些。但是随着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原油供应增加,以及中东局势动荡导致布伦特原油供应紧张,这种趋势出现了反转,布伦特原油价格最高时比纽约WTI高出20美元/桶,以此为参照的中国成品油也随之水涨船高。

  “虽然最终方案还没定,但是将WTI加入挂钩油种的可能性很大。”王震称。作为世界主要的几个油价标准之一,WTI与布伦特、迪拜以及辛塔三地油价之间的价差在不断拉大,这也间接导致了紧盯三地油价的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逐步脱轨。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包括委瑞内拉等国家在能源领域合作发展比较迅速,也为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引入WTI奠定了物质基础。将WTI加入挂靠油种的呼声日益高涨。

  但另一方面,无论WTI是否加入挂靠油种范围,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都存在一个致命的先天性缺陷:由于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长期缺乏定价权,“原油+成本”定价模式使得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无论怎么调整,最终都只能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参照物,随人起舞。

  中国这种“受国际牵制”又不能充分反映本地市场供需关系的油价调整局面亟待从根本上改变。

  王震称,“美国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特别是美国通过强力推进市场化机制和推出石油期货合约来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控制,我们应该加以借鉴。”

  如今,中石油已经超越美孚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推的原油期货,有望成为国际原油输往亚洲的定价基准,使原油价格能够合理反映中国市场供和需的信息。

  “原油期货年内推出完全有可能,但还要做很多工作。”王震分析称,目前主要障碍在于,原油期货和其他期货不一样,它是一个国际性的,也就是参与方也应该是国际性的,既包括中国的石油公司、贸易公司、金融机构,也包括国际上的石油公司、贸易公司、金融机构,但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急需离岸交易、保税区交割等类似的制度创新。“障碍不只是石油行业的问题,还有金融制度安排的问题。”

  机制改良更可行

  目前我国半行政半市场化的油价机制屡遭诟病,从官方到民间终于形成了一个共识:定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

  油价关乎国计民生,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破除垄断是根本,但却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更现实的路径是对现有机制进行改良。”王震表示,针对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下一步将主要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内容进行改良。

  而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如何推出,选择怎样的时点,也将是未来国家发改委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王震看来,时机成熟的标准,一是国际油价不要大起大落,也不要在太高价位上,大起大落时改革结果只能说推高油价,对老百姓更没好处;二是国内供需相对平稳,如果供需紧张,这时候改革也会导致价格过高,老百姓压力过大。

  “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看,目前,改革时机尚未成熟。”王震分析称,只要中东的局势没有缓解,特别是伊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全年国际油价仍将处于高位运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