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失守“牛熊线”风险还是机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7:06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楚天金报讯 郁闷的一周终于落下了帷幕!由于希腊危机的影响,本周大盘扭扭捏捏,低开高走,冲高回落。总体来说,沪指围绕2350点进行窄幅震荡,铁路、基建、水泥、稀土、金改等政策受益品种轮动上攻,但中国石油和金融等权重股不作为,形成了市场的做空主力。面对大盘的涨涨跌跌,面对“见涨买涨套牢,见跌止损反弹”的行情,投资者似乎有些无所适从。

  大盘连续多个交易日围绕2350点附近进行蓄势整理,但周五跌破有“牛熊分界线”之称的半年线,让投资者更趋失望。

  我们还关注到,在隔日欧美股市均止跌企稳,当日亚太股市也表现平稳的背景下,周五唯独A股仍难改弱势。这是否表明当前市场的主要障碍已转移到对经济的担忧上?另一方面,目前A股估值又跌到了历史底部区,后续利好政策的出台也在预期之中,那么,下周是否有必要过分恐慌?在当前位置,“踏空”的风险大还是“套牢”的风险大?昨日盘后,记者就此采访了金证顾问陈自力、天风证券胡小伟和九鼎德盛肖玉航三位分析师。

  经济减增成下跌主因

  记者:在目前的估值历史底部区,本周两市还是弱势不改,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陈自力:实际上,本周市场频出政策利好,但依旧未能有效阻止市场的颓势,说明短期市场在没有见到“市场底”之前,单凭“政策底”保驾护航仍然显得势单力薄。需要“市场底”与其形成有效配合,股指才能真正见底止跌反弹。不过,周五的成交量出现了一定的萎缩,表明短线市场并没有出现过度恐慌。

  胡小伟:市场连续调整了三个交易日,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忧虑挥之不去,尽管政策放松脚步有所加快,但在具体政策落实之前,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暂难改变。周四公布的5月汇丰PMI初值,显示经济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尽管管理层不断释放“稳增长”信号,但在具体措施与项目落实前,经济下行压力对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的负面影响更为直观。

  肖玉航:目前,市场面临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宏观经济下行态势不容乐观,GDP增速自去年一季度以来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经济减速势头非常明显;二是上市公司业绩下行明显;三是股市扩容与多市场建设将分流A股资金。时间即将进入6月份,A股600多家公司排队等待上市,因此发行速度不会因市场原因而减速,另外,新三板、原油期货、国债期货、白银期货及国际板预期等均进入到重要推进期。

  关注2300点支撑

  记者:两市已连跌三个交易日,下一个支撑在哪?

  陈自力:股指自2132点反弹以来,正在构筑一个比较完整的三角形整理形态的上升五浪。按技术形态分析,在接下来的6月份应形成5浪反弹浪形。而现在市场正好处在第4浪的调整浪形之中,目前距离2132.63点与2242.34点的连线(对应位置约在2300点附近)还存在一小段距离。所以,在市场没有完成其本应运行的轨迹之前,单方面的“政策底”在日趋恶化的市场环境下,难以对当前的调整态势力挽狂澜。

  胡小伟:周五午后,股指在2327点附近获得明显支撑,但随后的反抽力度较弱,说明该支撑位的强度可能不如预期的强。最近盘面表现强劲的板块多受政策驱动,但延续性不强,说明市场的赚钱效应在逐步减弱。短期来看,多空双方仍将围绕半年线展开争夺,而以2132点、2245点连接的趋势线,目前在2300点附近,对于多头资金来讲,2300点或是决定短期趋势的最后防线。

  肖玉航:从A股市场的运行格局来看,仍然显示出政策与市场博弈的轨迹。从A股自身估值体系看,结构性风险非常大。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超过25倍PE的个股,占比近八成,而国际主要市场仅占16%左右。尽管少部分行业品种估值合理,但在宏观经济回落的背景下,无法改变绝大多数股票估值存在风险的事实。综合而言,由于不确定性风险仍然偏大,因此A股市场面临的严峻考验仍在继续。

  逢低择机布局

  记者:后市应如何操作?

  陈自力:如今股指已经运行至2333点,距离下方的2132.63点与2242.34点的连线构筑的强支撑仅一步之遥。在结合“政策底”与“市场底”共同的支撑作用下,短线市场的底部特征已露出端倪,股指止跌反弹可期。从遵循顺势而为的投资逻辑出发,在沪指运行至2300点一带时,可择机布局。投资品种上,建议以政策导向为主,积极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铁路基建、新能源、水利基建以及稀缺资源等热点品种。

  胡小伟:对谨慎的投资者而言,在市场底部震荡的时候不妨控制仓位,等待政策进一步放松的信号出现后择机入场。另外,应关注周末消息面变化,若周末出台利好,可适当低吸受益板块。根据前期政策指向推测,后市若展开行情,很可能是围绕基建投资和金融创新两大主线。否则,应继续观望。

  肖玉航: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基本面变化,并要减少盲目投资,控制风险是目前最重要的策略选择,而回避绩差与题材亏损类个股应是重中之中。 (记者郑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