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商业手段或可解决农产品供需之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7 20:28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 (李佳佳 任云)在本周末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举办的首届中国农商高峰论坛上,致力于农业发展研究的专业人士表示,商业手段将在弥补目前日趋扩大的农产品供需鸿沟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开行业之先河,邀请300多位农商行业著名的中外企业家、学者、官员和业内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涉农食品行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中国农业部党组成员、原总经济师张玉香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五个重点课题”的主题演讲。她从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对接、壮大市场主体、农产品食品安全,以及着力完善市场调控者五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和销售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农产品流通一课题,张玉香谈了几点个人观点。她说,目前中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着力完善流通设施、不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加快农产品冷链的建设。

  “爆炸性增长的人口、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替代品的使用给目前的农产品供求带来了巨大鸿沟。”西班牙IESE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José Luis Nueno发表的题为“农商:2015年40亿中产阶级的供给者”的演讲中指出。

  作为中国涉农食品业的企业领导者,熙可集团首席执行官朱演铭认为,飞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食品供需失衡的巨大挑战。城市新增人口嗷嗷待哺,而农村务农的人却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全国约一亿六千六百万户小农每天仍然进行着同类、同质的农副产品的无序竞争,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不可能有任何差异化的增值。

  面对日趋显现的农产品供需鸿沟,与会专家认为,除了务实地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率,还要充分智能地考虑到市场复杂多变的需求,卓越的供应链、安全可靠的品牌都是农业生产者必须着力打造的,商业手段将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农业近几年来连续增产,”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指出,“但是据统计分析,农业增量中约有七成来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国家补贴,仅有三成来自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产业的整合以及产业链完善。资本和技术与农业脱节,农产品面临出现加工难、销售难问题,因此农业未来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向工商业延伸。”

  除此之外,论坛还针对“如何从政策和体制上突破三农问题”、“如何看待市场之手对于农业改革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从管理食品供应链入手减少食品安全隐患”三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