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供都不好意思卖——茶市国饮怪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3:53 来源: 中国企业报吕晓艺 本报记者 于浩
福建茶叶正在向“不是特供都不好意思卖”的奇怪方向发展。
尽管最近茶业状况不断,但在福建的茶叶市场上,一些在包装上打着“xx(政府机关)特供”等字样的茶叶,虽然价值不菲,依然销售火爆。
“既然是政府特供的茶叶,质量上肯定要比普通的茶叶让人放心得多,就算是贵点也值了。”一位前来买茶叶的消费者这样说。
面对着市场上众多的“xx政府特供”茶叶,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的鲁花去“人民大会堂专供”事件。既然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政府特供”字样进行广告宣传,这些号称“国饮”的茶叶又是从何而来?
起因
前段时间,一则“八马茶业涉嫌虚假宣传”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消费者向媒体反映并质疑,八马产品内外包装上明显标志着的“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诱导了他们的购买行为,6500元左右一斤的特供政府部门茶叶名不副实。
经过调查,这个名头响亮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实际上,凡是符合政府采购法相关要求,愿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均可申请注册。中央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说:“就相当于你在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拥有用户名和密码而已。”
此报道一出,八马茶业确实有所收敛,在门店宣传和产品包装上确实已看不到“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的字眼。
但是,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到,使用“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进行广告宣传并借此销售天价茶叶的企业并非八马茶业一家,并且包括八马茶业在内的茶企仍在以此作为宣传噱头,且愈演愈烈。
影响
记者打开八马茶业公司的官方网站,在首页的宣传广告上,现在仍可看到“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的字样。
尽管风波不断,“中央政府采购”这一概念却给八马茶业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益,许多茶企如新坦洋茶叶等依法炮制,以低成本的代价注册名号,进行疯狂的广告轰炸。
在新坦洋茶叶登载在某报纸的宣传广告上,“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几个大红字醒目地放在了新坦洋茶叶集团的上方,为了营造效果,宣传广告还采用了人民大会堂的棚顶作为广告背景,加深人们对“中央政府采购”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在福建的茶叶市场上,除了“注册供应商”这种名不副实的提法,注明类似“政府采购”、“政府专供”字样的茶叶层出不穷。天邑茶业“荣获”国务院办公采购用茶指定单位,“武夷星”进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宾特供茶,“正园春”成为福安市政府唯一指定特供茶……
在网上搜索“政府特供茶叶”,仅挂名“钓鱼台国宾馆特供”的茶叶就有十几种。市场上的“政府指定用茶”更是多如牛毛、让人目不暇接。而因为打上了“特供”的标签,价钱自然较普通茶叶要贵很多。
一时间,各家茶企纷纷以“国饮”自居,茶企竞争陷入无序混乱局面。
专供背后
早就有媒体报道过,国内市场上的特供、专供其实可花钱购买,叫价最高的便是授权“人民大会堂”特供、专供,一年要花500万元;其次的如“钓鱼台国宾馆”专供,一年叫价300万元左右。只要有企业愿意出钱,还有不少专门运作特供项目的公关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一年收入可达数千万元。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中出现“×××(国家机关)专供”、“专供×××(国家机关)”内容的,均属于违反《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从重处罚。
既然这种不当做法早就被公开批评,为何至今仍有多家企业在做这样的宣传?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消费者出自于对国家认定的信任以及对品牌的追求,在茶企的“特别引导”之下,便舍得掏钱购买天价茶叶。仅仅打上一行字就让茶叶身价倍增,小投入带来了大收获。巨大的利益刺激,促使茶企对‘指定国饮’蜂拥而上。”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经济与法学系林教授认为,“虚假宣传危害极大,损坏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以及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受其伤害最严重的,恰恰是企业本身的长期发展力。如果企业凭借虚假宣传来获取利润,短期看风险小、投入小、见效快,但长期看,却难以持久、企业不可能长大。尤其是当消费者认清真相后,企业势必需要为其宣传手段所‘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