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致力扶贫十七载 拉动经济促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3:59 来源: 成都商报

  5月21日,成都。

  四川省委有关领导会见了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一行。交谈中,杨凯生表示在继续支持四川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这一次,带来了工商银行1200万元的扶贫资金,重点资助万源、南江和通江。

  从1995年开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在四川的南江、通江、现重庆市城口县及四川的万源市实施定点扶贫工作。17年来,工商银行以帮助解决贫困地区的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就医难等“四难”为工作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陆续派出75名优秀干部赴三个县市挂职,通过单位捐助、员工捐款等途径筹集扶贫资金和物资8000多万元,还先后投入了约3亿元贷款资金支持当地的扶贫开发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卫生扶贫、绿色扶贫、项目扶贫、救灾扶贫”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17年来,工商银行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2008中国民生行动先锋”、“新中国六十华诞60个爱心榜样”、“2010年度公益明星(单位)”、“2011年度公益大使奖”等称号,1名员工被评为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既“输血”又“造血”,

  探索扶贫新路子

  5月22日上午11时许,从成都开往达州的D5182次动车稳稳停靠在达州站台。车上走下来十几位行色匆匆的旅客,他们没做太多停留,便冒雨登上了前往达州市产业化工园区的汽车。

  汽车在雨雾中前行。约莫一盏茶的工夫,这群人出现在了瓮福达州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里,带队者便是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瓮福达州化工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底投产,一期工程总投资近40亿元。站在瓮福化工基地的远景规划沙盘前,公司董事长金钢告诉杨凯生,公司之所以建设得这么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行的支持。目前,工商银行已向该公司授信5.95亿,已发放8000万项目贷款和1.3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另外,一笔2亿元的贷款合同也将于最近签订。

  定点扶贫17年,也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17年。扶贫如何在更大规模上展开,经过前期摸索,杨凯生的思路越发清晰:两手抓,要走扶危济困与开发扶贫有机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杨凯生强调,新形势下,工行在解燃眉之急、扶危济困的同时,更应将当地已积聚的经济能量与工行的信贷、智力优势相结合,以更宽阔的视野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支持,实现扶危济困与开发扶贫的有机结合。

  道理很简单。像瓮福达州化工这样的企业起来了,达州的财力就增强了。达州强了,万源自然会受益。巴中经济开发区也是杨凯生此行考察的行程之一,在远景规划的沙盘前,他一一了解了园区的项目情况。

  实际上,这种思路在几年前就已萌芽,当地政府也深有感受。5月22日下午,在万源市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达州市市长何健说,达州工行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18亿元。该行贷款存量和增量已连续5年占达州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一位。截至今年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79.7亿元,净增各项贷款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16%。他说,达州经开区的第一笔贷款就是工行四川省分行发放的,这在当地银行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巴中市委常委、副市长魏文通介绍说,工行已累计向巴中投放各类贷款16亿多元,支持项目20多个,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农产品开发等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同时,也大力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

  工行四川省分行行长陈焕祥表示,按照总行开发扶贫的安排和部署,省市两级工行对达州、巴中的信贷实行了最大程度的倾斜。近三年来,对这两地的信贷投放增幅远远高出全国水平达20个百分点。

  扶贫先扶智,让教育点燃未来的希望

  “2002年以来,工商银行先后派出10多名优秀干部来我市挂职,开展蹲点扶贫工作,为我市贫困人口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5月22日下午,在万源市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对工行创新开展的智力扶贫极为赞赏。

  巴中,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魏文通介绍说,1995年以来,工行先后向定点扶贫联系点通江县、南江县派出57名干部挂职,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扶贫方面的智力优势。

  扶贫先扶智,是工行自1995年以来对口帮扶、消除贫困的创新途径之一。而着眼长远,让当地孩子们拥有知识、拥有智慧,与工行的下派干部形成接力更体现了工行决策者的远见卓识。

  张民(化名),万源市高中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2011年,他以522分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在当地人看来,张民是个典型的苦孩子,父亲张建国(化名)患有小儿麻痹症,三级残废,母亲在他将满三岁时,离开了他和父亲,至今他已记不起母亲的样子。

  妻子离开后,儿子成为唯一的寄托,身体残疾的张建国没有能力像村里的大多数男人一样,到外地打工赚钱养家,只能靠种田和低保勉强维持生活。如何让张民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上学,是这位残疾父亲生活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难题。

  十几年来,张建国用他仅有的一条健康的腿和一只健康的手,顽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尽其所能为儿子创造一个普通孩子可以拥有的生活。终于盼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让父亲无比欣慰,但难以承担的各项费用又让他万分为难。

  最终,工商银行及时捐助的5000元帮助张民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页,更让艰难的父亲放下了心里那块沉重的石头。当张民被问及今后有什么打算,他讲了作为儿子最朴实的理想:“踏踏实实走完大学,然后出来找一份好工作,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5月24日,在通江二中的阶梯教室里,工行支持的该校“自强班”的同学们一首发自内心的《感恩的心》令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动。歌声落下,杨凯生行长为中国工商银行向该校捐赠的语音实验室揭牌,“我们要用我们的力量,让身处乡村家庭暂不富裕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上得起学,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如果你们考上大学并确有困难,我们将继续提供支持。”

  南江县凉水希望小学是工商银行援建的一所学校。5月24日,杨凯生带着大家回到这里,看望学校的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成都商报记者遇见了一位名叫袁金安的老师,他说自己从1980年起就在凉水小学执教,如今已31年了,“我得过的表彰很多,包括一次工商银行的优秀乡村教师。”

  1997年,凉水希望小学得到工商银行的支持,已累计收到捐款捐物达156.74万元,而当年在工行帮助下新建的一幢教学楼,直接改变了500多名学生的上课环境。从爱心食堂到爱心宿舍,从爱心书店到多媒体教室,在当天的参观中,我们见证了工行爱心为这所学校带来的真实变化。站在多媒体教室里,杨凯生深有感触地说,看到孩子们如今有了这样好的受教育环境,“我觉得这笔钱花得值。”当天,他还代表工商银行向凉水希望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和1000个书包。

  按照扶贫先扶智这一理念,17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先后捐款1400万元在万源、南江、通江开展了一系列助学支教活动。比如,2003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工商银行优秀山村教师评选活动”和八届“中国工商银行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行动”,每年分别选择60~200名优秀乡村教师和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新入学大学生,分别资助1000元/人、5000元/人。截至目前,工行共资助优秀山村教师550名、贫困大学生790名,资助金额达450万元。

  该行还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捐资90万元,实施了“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项目,选择定点扶贫地区15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1800元,连续资助三年,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2002年以来,工行先后向定点扶贫地区捐助资金约400万元,建设了9所希望小学,捐赠了600张学生用床、2万余册图书、3.3万件学习用具等。此外,针对当地交通不便的现状,工行还捐资180万元,组织实施了“爱心小厨房”工程,累计为48所贫困地区的学校搭建了厨房并配备炉灶、餐桌、餐具等设施,惠及4万余名学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