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4:39 来源: 经济日报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城市化将继工业化之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发生巨大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

   城市化的推进带来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为社会管理、社会政策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这也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整个结构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更加平衡。过去一直是沿海地区增长快于中部和西部。而2011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2.2%,中部地区增长18.3%,西部地区增长17.1%。这种变化既是产业转移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中西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非是重复东部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中西部发展的巨大推力。

   城市化新阶段还带来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化。继2010年以后,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继续超过城镇居民。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初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和打工收入将成为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但是,由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在三倍以上,短期内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不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拐点,因此,助农惠农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从全国来看,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我国农村已经结束百年来无社会保障的状态,2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些地方的城乡统筹试点引起密切关注。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可以说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项深刻的社会变革,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社会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民生体制保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社会分配体制的改革三个方面。在此过程中,要把握的原则是,使社会既安全有序又充满活力,既公正合理又保持运行效率,既共享发展成果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