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首席经济学家扎堆“转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3:24 来源: 现代快报

  原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最近一次在大众面前露面时,其头衔已经变为“海通证券副总裁”。 作为国泰君安证券元老级的人物,李迅雷的出走让弱市之中的券商人才争夺战显得更为激烈。根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已有数十名券商首席行业分析师或老总级人才跳槽,而被挖墙脚的年轻分析师则更是数不胜数。

  跳槽频率加快

  “我们了解到的内部情况是,李迅雷三个月前就来了,只是一直没有公开此消息。”海通证券成都营业部员工杨明告诉记者。喜欢李迅雷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在内,所以他的加盟对于我们海通证券做大做强是有好处的。”

  市场传闻称,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提出辞职,即将入职中金公司。而早些时候,龚方雄、哈继铭、梁红等大投行首席经济学家亦相继转会。申万研究所的副总经理黄燕铭也已转投瑞银。首席经济学家们并非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但这些招牌人物担负着公司的品牌形象,其各种言论常常成为市场焦点,所以其跳槽也就更受人关注。

  相比于首席经济学家,行业分析师的命运显得更波折。中信证券的一些行业首席分析师今年纷纷转战自营部门:首席策略师于军调任资产管理部门担任总经理,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也有研究员转向机构销售,医药首席分析师姚杰的工作也在公司内部变动。

  除在本公司流动外,也有投奔卖方机构的人才。中信证券原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兵去了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浙商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张兵曾三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而申银万国研究所原策略团队五个人走了两个。去年他们曾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团队”第一名,成员包括袁宜、朱安平、凌鹏、夏钦、冯宇。而近期出走的两人是袁宜和朱安平。袁宜的去向是富国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朱安平则到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做投资。

  海通证券则被同行挖墙脚,其保险首席分析师被中信高价挖走,小型券商也将“魔爪”伸向了海通,仅华创证券就高价挖走其煤炭行业首席分析师等3人。

  兴业证券原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于2月份离职,目前任职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人员越来越年轻化

  分析师的频繁流动,让券商负责人备感压力。“我们这几年薪酬只升不降,而且大家都有目共睹,这几年行情不好,佣金这一块的实际收入持续下降。但别的券商和机构开出更高薪酬,对分析师还是具有很大诱惑力。不过,我估计券商内部的薪酬不会相差太太。”中信建投成都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了解到,这些欲跳槽的分析师正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据记者统计发现,在流向买方机构的队伍中,分析师资历越来越浅,呈现年轻化趋势。进入证券行业3年的分析师队伍中流动性最强,跳槽方向大多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现在分析师毕业刚进证券公司就想着拿执业执照,然后跳槽去买方,但他们远未成熟。”国信证券研究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只看现有的高薪诱惑,忽略背后的努力是眼下年轻分析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分析

  薪酬是重要原因

  成都无忧求职网猎头张先生告诉记者:“对原东家的不满只是分析师离职或跳槽的小部分原因,而更重要的部分则是出于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考虑。”不过,薪酬显然也是知名分析师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目前证券行业卖方分析师内部职级结构大多按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划分。与之对应的是,薪酬结构也同步逐级升高,年薪酬收入从20万元到百万元之多不等。宏观、策略以及重要行业的明星分析师,年薪300万元也只是行业平均水准,有些分析师的价码甚至高达500万元。

  而为了挖掘人才,银河证券可谓不惜“血本”。业内盛传“银河证券为了吸引一流分析师加盟,给出的最高价码是年薪500万元”。然而,并非所有券商研究员都有这样的身价,少的也就只有十几万元。目前大家哄抢的是明星分析师,明星分析师身价如此之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分仓收入。“天价招聘分析师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少,这与券商分仓收入、研究水准趋向稳定有关系。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激励体系的机构不可能拿出比现有条件高出很多的薪酬。”长江证券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

  据《金融投资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