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关注儿童产品质量”系列报道之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8:10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警惕看不见的化学危险

  ——“关注儿童产品质量”系列报道之一

  

  图为消费者在超市选购玩具。 周 炜 摄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儿童产品市场日渐升温之际,一系列儿童产品质量话题浮出水面:儿童产品中要不要禁止一些化学物质?一些号称“无毒环保”的儿童涂料质量到底怎么样?一些儿童眼镜要不要校正质量?儿童玩具如何不沦为“一次性”用品?儿童家具新国标“新”在哪里?等等。本报今日起推出儿童产品质量系列报道,旨在对上述问题作些探讨。

  □ 本报记者 杨蕾

  福建詹先生家亲戚10个月大的小孩最近出现中毒症状,口唇青紫、恶心呕吐,全身抽搐。医生告诉家人,孩子中毒的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孩子经常玩耍的塑料玩具。因为玩具的外壳材质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很容易经皮肤吸收,这种物质中毒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

  香味诱人的橡皮、色泽鲜艳的积木、五颜六色的颜料、造型可爱的塑料玩具……这些每天陪伴在孩子们身边的“伙伴”,却有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化学危险。

  我国标准有限量规定

  “玩具中可能存在的对儿童身体有影响的化学成分主要有3大类:一类是重金属,如铅、锑等;另一大类就是增塑剂,这在塑料玩具中可能存在;还有一些玩具使用的黏结剂也可能带来永久性的化学污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常务副所长李红梅说,例如苯,主要存在于带香味的玩具中,经呼吸道吸入,苯及代谢产物酚类会导致造血系统损害;铅,主要存在于色泽鲜艳的玩具中,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一旦被铅污染就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反应速度、阅读能力和注意力;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增塑剂,主要存在于塑料玩具中,长期接触将对儿童的生殖与发育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发育中的男性生殖系统影响较大,还可能引起血栓、微血栓,并可危害肝与肺……

  “我国已对童车、电动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娃娃6类玩具产品实施3C强制性产品认证,对玩具中的可迁移元素的最大限量进行了规定。”上海方圆玩具检验所一位姓张的工程师表示,《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对锑、砷、钡、镉、铬、铅、汞、硒8种可迁移元素的最大限量、样品制取和测试方法都进行了规定,分“除造型黏土和指画颜料的其他玩具材料”和“造型黏土及指画颜料”两类分别进行了可迁移元素的限量规定。例如,铅在两类玩具材料中的最大限量均为90mg/kg,钡在“造型黏土和指画颜料”中的最大限量为250mg/kg。“我国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的,这些可迁移元素的限量标准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使用。从我们的检测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送检的玩具都能达到标准提出的限量要求。”

  欧美市场对化学成分检测严格

  中国是世界玩具制造大国,欧美市场80%以上的玩具从中国进口。对那些玩具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企业来说,出口国家和地区苛刻的玩具标准却犹如一道墙。

  “虽然我国3C认证对化学成分的检测很严格,但对于玩具出口企业来说,必须依据进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浙江义乌多乐玩具厂总经理方晓坦言,厂家为此在选择玩具材料时大约需多付出15%的成本。

  欧洲议会于2008年12月通过新玩具安全指令,该指令被市场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最苛刻的玩具法规”。指令要求2011年7月20日起,玩具产品需要满足除化学部分的其他条款 ;2013年7月20日起,玩具产品需满足新玩具安全指令的所有条款。

  江苏检验检疫轻工产品与儿童用品检测中心李敬,对新玩具安全指令进行了解读:“欧洲议会通过的新玩具安全指令,在化学安全方面进行了很大幅度的修改,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大量新的禁用化学物质。新指令中对有害元素的限制从8种增加到了19种,并对玩具材料按‘干燥、易碎、粉状或易弯的玩具材料’、‘液态或黏性玩具材料’及‘可刮下的玩具材料’3类,分别设定高低不同的限量要求;首次引入针对玩具中CMR(致癌、致基因突变或致生殖毒性)物质的特别条款,增加禁止使用66种易引起过敏的香味物质;新指令还明确提出了玩具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必须与欧盟REACH法规相一致的要求。”

  据李敬介绍,作为老牌的工业国家,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也对玩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严格限制。例如,将产品表面涂层材料的总铅含量限值由不得超过重量的0.06%,降至不得超过重量的0.009%;对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的三种邻苯二甲酸酯,以及可放入口中的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的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也进行了限制。

  提前准备预先控制

  “这些法规都是欧美从安全性角度提出的规定,其限量值的制定也是有依据的,我国玩具行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说。由于欧美的法规(法令)只是提出了限量标准,与测试方法标准的接轨还不到位,因此在执行法规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别在化学安全方面,欧美并没有及时出台配套的检测方法,这使我国绝大部分玩具企业感到难以满足欧美新法规的要求。

  对此,李红梅认为,国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密切跟踪国外的测量标准制定情况,要在测量标准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提前做好准备;玩具出口企业更要做好自我监督检查,从原料的采购上就要注重化学成分的检测,从生产的前端就预先控制好化学成分的限量。《中国质量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