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新股发行改革莫走回头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1:3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曹中铭
如果说去年是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布施政方针之年的话,那么今年则是步入实施之年。从监管部门推进的速度、力度上看,已呈现出“大干快上”与向纵深发展的态势,《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通知》以及《内幕交易解释》等的出台即是其中的成果。
2009年IPO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虽然没有错,但却明显念错了“经”,广遭市场质疑与诟病的新股“三高”发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全方位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既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势所趋。只是,任何一项改革,都将触及市场各方的利益。如何平衡其中的利益关系,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不管怎样,有利于维护市场正常的秩序,有利于维护市场“三公”原则,有利于维护各方利益的宗旨不能变。遗憾的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是在这些方面出现了偏差。
上周五,浙江美大、顺威股份、东诚生化闪亮登场,因为是IPO改革新规实施后挂牌的3只新股,因而备受市场关注。取消了锁定期,并且50%的新股股份由询价机构包揽的背景下,新股挂牌首日的换手率与涨跌幅,以及网下获配机构会怎样应对等,显然是市场瞩目的焦点。最终3只新股两涨一跌,首日平均涨幅不足10%,较IPO新规实施前明显收窄。而在本周一,沪深股指大幅上涨,而3只新股则出现大幅下挫的背离走势。
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挂牌首日3只新股网下获配机构纷纷大举出逃,这一点在浙江美大表现得最为明显(两个交易日都有机构席位“跑路”)。另一个特点是,大牛市行情时投资者高喊“死了都不卖”,而获配顺威股份的机构却是“亏了也要卖”。机构当初报高价,如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在是“亏得其所”。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美大、东诚生化,因为股价出现上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其获配机构均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浙江美大,即使是周一出现跌停,获配机构盈利仍然超过5%。之所以如此,是因为50%的新股股份须向网下机构配售。客观上,提高网下新股发行比例,对于询价机构的谨慎报价,对于强化询价机构的报价责任,使新股定价更加合理,以及抑制市场疯狂炒新行为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新股股份向网下过度倾斜,同样值得商榷。
提高网下发行比例,意味着中小投资者中签将更加困难,同样意味着其今后更难分食新股的一杯羹。只要询价机构能够谨慎报价,其今后享受到的新股红利将源源不断。当股市行情向好或走牛时,提高网下发行比例,无异于向机构投资者进行利益输送。这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明显有失公平。
此外,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与承销商可以自主决定新发行价格。尽管是新股发行定价模式的创新,但此举也明显与监管部门一直大力推崇的“市场化发行”相悖,某些时候也将使询价机制与中止发行机制形同虚设。更严重的是,自主定价模式将更有利于上市公司从市场中“圈”更多的钱,其维护的是发行人与中介机构的利益,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