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跨区作业 还是“组团”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5:40 来源: 经济日报夏收开始,有媒体报道河南邓州冬小麦收割存在农机缺口散户驾驶农机驰援一事,颇得好评。
散户驰援救急,此事看似不错其实不然。
先说啥是散户?散户自然是相对于专业的跨区机收作业队而言。为啥散户明显增多?原因有两个方面。
从外因看,一是近年来跨区机收作业成本、劳动力价格“双升”,影响了部分农机手远距离作业的积极性。面对不断上涨的柴油价格,他们不愿参加跨区作业队,更倾向于随行就市,在省内或附近地区作业。二是农户拥有的农机数量和农民操作技能都有了较大的飞跃。有人甚至认为“人人有农机”的时代已经来临,跨区作业队“集团作战”渐已远去,小规模作业已成主流。
从内因看,随着跨区作业市场需求旺盛,散户农机手由于屡次参与跨区机收作业队、每年去同一地区作业,赴外省市作业的经验已比较丰富,与当地农民生产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或农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不再参与农机合作组织统一外出,认为“跑单帮”能节约管理费,降低成本,而且比较自由。于是,不少散户农机手选择不参加跨区作业服务队,提前独自或结伴外出作业。
散户在某些情况下的确能够发挥救急作用,但其弊端也不小。散户管理力度不强,跨区作业地随农机手主观想象而定,其结果往往降低单机作业效率,影响整体作业进度,部分地区的机收市场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现象,到头来还是减少了农机手自己的收益。由于散户具有“小而专”的基本特点,他们的市场信息获得能力和竞争能力往往较弱,交易成本较高。最新的夏收信息早已发到各级农业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的散户往往在紧张的夏收时节没有及时获得信息,很难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判断,其结果是赚钱不多甚至没有赚到钱。
由此看来,农机跨区作业还是要遵循规模产生效益的道理。组团跨区既能相互照应,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社的机械和技术优势。依靠农机合作社的群体优势组建队伍,比单打独斗强。精心设计好作业路线图,使机械流动合理化、收益最大化、服务优良化、转移快速化。此外,合作社对机械作业水平和个体成员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特别是对于跨区作业的标准和作业质量都有明确统一的内容。这样的集体作业执行起来当然受到农民欢迎,其作业质量也能得到一定保证。
未来农机合作社更可能承担起跨区作业组织者的重要角色。这样绝大多数散户将能够通过身边的跨区作业经纪人,找到一同外出作业的伙伴,同时增加跨区作业计划性、安全性以及规模性。
要获得更大的效益,农机手必须走出“跑单帮”的局限,有组织地建立农机合作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作业市场的竞争能力。组织起来的农机手不但有利于了解、掌握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更利于跨区作业信息的获得和共享,便于跨区作业调度,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及供求不平衡带来的风险,最终让每个成员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