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麦客的农机财富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3 08:19 来源: 经济日报

   “小麦收割机每年集中在麦收的一个月里工作,虽说好把式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可这一个月之外,农机一直闲置咋办?依靠收割机还能有别的赚钱渠道吗?”5月31日,在河南省新野县的田野里,趁着山东诸城的麦客高安青轮换作业的空闲时间,记者与他聊起这个事。

   高安青说,如今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多能兼收玉米,只需更换割台即可,但是收割效果普遍不太好。他们夫妇两人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帮本地的农户收玉米,时间不过20来天,每天作业8小时。收割玉米作业效率低,每小时能收4亩,每亩收费60元。扣除成本,纯收入虽不能与麦收比,不过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小麦联合收割机功能相对单一,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闲置,秋收用它收玉米的机会比较少。”记者采访到的10多位麦客纷纷表示,玉米机收一般不跨区作业,就在本地,作业持续时间也较短。

   原因何在?麦客们七嘴八舌地总结起来:首先,各地玉米种植标准不一,有三行的、四行的,需要的收获机型号也不一样,零部件通用性也差。其次,用联合收割机收玉米没有专门的玉米收获机好使。在吉林等玉米主产区,还需要专门的大马力玉米收获机。还有,玉米收获期长,农时不急,缺乏跨区作业动力。由于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夏收之外的时间,机手们大多外出务工或是在本地从事服务业。

   据统计,2011年国内玉米机收率为33%左右,远低于小麦、水稻的机收率水平。目前,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每亩玉米人工收获成本已达150元至200元,远高于机收每亩80元至100元的费用。近年来玉米收获机的市场购买需求一直强劲,去年国内玉米机保有量超过17万台,销量超过4万台,玉米机收作业市场日趋火爆,吸引了一些颇有商业头脑的麦客。

   “在吉林等玉米主产区机收费用每亩达到90元,同时按照当地的种植习惯,不用秸秆还田,机器的作业效率也比较高。”3年前,听到吉林省安图县一位玉米种植大户抱怨当地玉米收获机不够用时,山东省诸城的麦客马兆星认为机会来了。他攥着麦收积攒的30万元,购买了2台大马力玉米收获机,每年雇机手到安图县来收玉米。“这里玉米种植面积大,机收效率高,当地机器保有量又低,我的2台机器可以连续作业2个月,单台收入能比麦收高不少。”

   不过,对于大多数麦客来说,投入一大笔钱来长途跨区收玉米并不现实,麦收这一个月是最赚钱的,只有制定科学的作业路线图让收割机发挥最大效用,才能有好收益。

   当天晚上,高安青收割完毕,他们一行12人继续向北进发,10多个小时后,将到达下一站驻马店市西平县。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难忘喀什岁月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