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策制定首重程序正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1:08 来源: 一财网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重大公共政策总是无一例外地引来广泛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近日表态,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斯言既出,舆论立即热议。
其实,关于推迟退休年龄问题,近年来一直有所讨论,但未有明确的共识。在中国人口加快步入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养老金体系支付危机无可回避的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问题作为一种解决方案,长期停留在理论争议中。
赞成者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推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反对者则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如果推迟退休年龄,推迟退休的老年人将会挤压年轻人的工作岗位。更尖锐的声音,则认为政府在减轻自身负担,乃是侵害公民权利之举。
从上述争议可以看出,推迟退休年龄作为一个重大而敏感的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如人社部所称的,“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政策制定务必需要慎之又慎,并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序正义。
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包含了价值判断的政策选择。言其为技术问题,是指这项政策一旦实施,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富先老”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养老金给付压力日趋沉重的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可以产生有效的缓解作用。每推迟一年,就减少一年支出,而增加一年的收入,一进一出之间,自然有助于缓解给付压力。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当前实行统账结合的基金运营模式,其中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行积累制。不过,所谓的“统账结合”制度实际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有学者测算,当前空账规模约有1.3万亿元。目前已经暴露出的支付压力,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后,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更为严重,压力将更显沉重。
针对养老保险面临的窘境,政府从10多年前就开始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财政直接补贴。这当然是一个解决办法,可惜,单靠财政补贴,远不足以解决沉重的支付负担。在此情形下,福利水平并不高的养老保险制度,显得步履蹒跚。很多学者甚至认为,这个养老体系事实上是难以持续的。
为带动养老体系的持续运转,推迟退休年龄政策进入理论界和决策者的视野,自然也是迟早的事情。这几年,围绕着此项政策开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只不过,推迟退休年龄必然触动公众的直接利益,这样的触动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何时开始推迟退休年龄时机方为成熟——诸如此类的问题,并没有清晰的答案。
同时,反对意见的分贝并不低,这是决策者只能将此政策视为“趋势”的主要原因。推迟退休年龄是不是将加剧就业紧张形势,缺少科学的回应。更重要的是,围绕此项政策伤及部分公民权利之指责,也无法很好地回答。即便支持推迟退休年龄,究竟是一刀切,还是选择弹性模式,亦须仔细研究。
当此之时,推迟退休年龄政策建议的提出,仍应相当谨慎。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广泛听取社会意见,积聚共识。这是决策民主的必需,也是减轻政策震荡的必需。也就是说,相关部门需要在决策过程中提供广泛的意见参与机制,并最终交由全国人大表决。如此重大的社会经济政策,当然不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程序的正义,将是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