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百家机构或近期获牌 第三方支付市场激战正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3:0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瑫

   第三方支付市场,激战正酣。

   本报记者近日从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悉,央行将于近期颁发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获牌机构或将在100家以上,数量可能超过以往三批牌照的总和。

   自2011年5月26日,央行发放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已一年有余。过去一年中,央行先后发放三批支付牌照,获牌机构已达101家。加上即将下发的第四批牌照,获牌机构将达到200家左右。

   多位支付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第三方支付市场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但并不足以容纳如此数量的企业。

   在获牌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市场渐趋拥挤的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感受到了来自最主要合作伙伴——商业银行的压力。双方关系日趋微妙,甚至透出几分火药味。

   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意并不好做。

   竞合关系渐趋微妙

   过去一年间,伴随着支付牌照的发放,第三方支付业务规模可谓突飞猛进。

   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较2010年增长99%。

   支付牌照的发放使得获牌企业正式获得了合法地位,就此摆脱了政策不明朗的困局,继而纷纷跑马圈地,一边扩大业务规模,一边拓展业务类型,势头凶猛,甚至不惜赔本扩张。

   作为一个刚刚纳入央行监管版图的新兴行业,第三方支付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一位互联网支付企业高管表示,第三方支付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银行在小额支付领域的不作为。“我们是在银行看不上的一小块地盘上精耕细作。”

   该人士分析称,银行之所以愿意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主要是看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普及性,希望通过与之合作来拓展自身的客户量。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易用也会提升用户对银行的好感,提高银行卡的使用频率。“我们会在提升用户体验上下大力气,而这正是银行所欠缺的。”

   拉卡拉总裁孙陶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业务有部分重叠,但由于彼此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能够实现双赢,因此双方合作大于竞争。

   然而,随着支付牌照的发放,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仅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在业务类型上也有所扩张。这也令商业银行感受到更加明显的竞争压力。

   5月11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同时获得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加上此前获牌的汇付天下等,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悉数获批从事此项业务。

   在目前基金销售渠道以银行代销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此举被部分人士视作第三方支付向银行的直接叫板。一位获牌企业的人士表示,该公司的目标并不止于此,正在为信托产品支付进行准备,一旦监管政策放开,有望很快推出。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将触角伸向了线下POS收单、跨境支付、供应链融资等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域。

   5月中旬,中国工商银行突然叫停拉卡拉、钱袋宝的信用卡还款业务,令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博弈由暗斗演化为明争。

   一出竞合博弈的好戏,正在上演。

   行业洗牌在即

   眼看与商业银行的微妙关系日趋公开化,第三方支付机构近日来接连发声,称第三方支付对银行并不构成威胁。

   支付宝副总裁江朝阳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关系类似于毛细血管与主动脉,并无意与银行进行正面竞争。“第三方支付开展业务必须依赖银行的渠道,如果要和银行竞争,那无异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银行业务是一条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第三方无力通吃,而应该做好自己所在的那一环。”江朝阳举例称,美国第三方支付巨头Paypal所拿的是银行类牌照,但并未建立银行,专注于支付业务。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亦表示,与银行进行合作的难度的确有所增大,但这是获牌机构大量增加导致的结果,双方关系并未如外界所想象的那般水火不容。

   多位受访的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与银行的关系并非影响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已显混乱的行业格局。

   混乱格局的一个主要表现是激烈的价格战。以基金支付为例,基金的申购费率一般为1.5%,而目前已获批的支付公司开出的费率低至0.6%,仅相当于通常费率的4折,这也是证监会规定的最低线。

   一位获牌公司人士表示,如此低的费率,参与其中的公司目前阶段都不可能盈利。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只能先压低费率,把业务规模做上去,摊薄成本,再考虑盈利的问题。

   而获牌机构的迅速增加更是加剧了价格战的恶化。部分获牌企业是因为看中了牌照的稀缺性而匆忙组建,缺乏竞争优势,只能依靠降低手续费甚至打出“零手续费”来争夺市场份额。

   以互联网支付为例。西南财经大学近日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网络支付交易规模最大的10家机构,占整个53家获牌机构业务规模的比例远远超过50%。

   显然,并非所有的参与者都有足够的资本玩转这场“剩者为王”的游戏。

   “发了这么多的牌照,支付行业已经不是一些新获牌企业所认为的蓝海。它的门槛并不低,如果做不到5000亿以上的交易量,很难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支付宝首席财务官井贤栋分析称。

   孙陶然则表示,未来三至五年内,规模较小、业务模式单一的支付企业难以逃脱被淘汰或收购的命运。“目前这个行业还处在一个跑马圈地、大鱼吃小鱼的混乱阶段,等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之后,每个细分领域能存活的企业大约只会有3到5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