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蒜你狠”卷土重来 谁该不淡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03:09 来源: 现代快报

  “蒜你狠”卷土重来、“火箭蛋”一飞冲天……农产品价格再次上演暴涨一幕。目前,大蒜零售价最高卖到了8元每斤,鸡蛋价格则从原来的3.5元每斤跃至5元每斤。

  和以前的“姜你军”、“豆你玩”相比,此次大蒜和鸡蛋价格的飞涨仍然是缘于供需失衡。据媒体报道,大蒜价格上涨是因为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且气候原因导致减产。而鸡蛋则是因为南方瘟疫和北方上半年因鸡蛋价格较低养殖户淘汰了不少产蛋鸡。

  从经济学规律来说,供需严重失衡确实会导致价格的强烈波动。比如说,当市场上的大蒜和鸡蛋的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会上涨,反之价格会下降。但这个规律显然解释不了最近几年来大蒜、生姜、猪肉等价格过山车一般地暴涨暴跌,且波动周期越来越短。拿大蒜举例,现在批发商的进货价大约每斤2.5元,而2010年的价格仅为0.4元,两年时间价格居然涨了5倍。

  农产品价格为何上蹿下跳?这两天来相关的分析和评论很多,有人称是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产量减少,不妨淡定一些;也有人指责中间环节暴利和农户囤积居奇,呼吁监管部门有所作为;也有评论认为根源在于货币超发,言下之意这是放松货币的必然。

  有些观点算得上老调重弹了,某种程度上还影响到了决策。于是,政府这些年来在应对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力气。比如搞农超对接、给农户发放补贴、开设运输绿色通道、打击投机炒作,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起到了平抑价格的效果,但始终没能打破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恶性循环。近期最典型的莫过于大白菜了,一会儿价格疯涨到12元每棵堪比肉价,一会儿贱到烂在地里都没人要。这说明政府的调控措施要么是治标不治本,要么是没有抓住根本,甚至还可能好心办了坏事(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猪肉价格疯涨时给养殖户发补贴,最终结果是加剧了来年的供过于求)。

  笔者认为,要找到症结所在,首先有必要来梳理一下农产品价格暴涨的利益链条。

  农户很煎熬。昨天有报道说,北方一些种植户为等涨价而惜售,小山一样的大蒜堆到了公路上。于是有人指责种植户这种行为属于囤积居奇,呼吁政府介入。待价而沽属不属于市场行为姑且不论,现如今农民的种植、养殖行为已越来越像一个赌局。碰上供不应求就能赚上一笔,碰上供过于求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有人把“赚一年、赔一年”作为国内养猪业的真实写照。农产品的暴涨暴跌对农户而言并非幸事,因为没人能码准赚和赔的节奏,对本小利薄的农户来说,血本无归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中间商很纠结。在不少人看来,批发商通常是两头赚,买进时拼命压价,卖出时拼命抬价。但在一个信息相对通畅、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里,中间商藉此获取暴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当卖货价高企的时候,进货价也不会便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大白菜价格大跌时,城市菜场里的大白菜并不便宜,批发商按常理来说应该去农户地里疯抢才对啊,怎么会任由好好的大白菜烂在地里呢?一个很靠谱的解释是,因为批发商从地头把菜运到城里卖,算账后发现在扣除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后没什么赚头。

  消费者最受伤。因为大跌时也没买到便宜菜,疯涨时却要多掏腰包。

  持货币超发说者认为,如果市场上的钞票太多,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和投资渠道的狭窄,所以游资会疯狂炒房炒茶炒姜蒜。这样的分析并不错,错的是他混淆了因果关系,供给短缺是因而投机炒作是果,用结果来解释原因显然很可笑。

  笔者认为,农产品价格之所以大涨大跌,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生产过于碎片化,而且产销体系缺乏一个权威、及时的信息发布平台。农户们往往根据上一年的销售价格来决定下一年的生产规模。比方说,当“火箭蛋”出现时,原本养鸡的会扩大规模,而原本养猪养鸭的也开始改养蛋鸡,结果导致第二年市场的鸡蛋严重过剩,于是去年的金蛋变成来年的臭蛋。

  这一观点既不深奥也不新鲜!上世纪30年代国外就有经济学家将其归纳升华为“蛛网理论”(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其图形很像蜘蛛网),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常常提及。但尽管“蒜你狠”、“姜你军”等层出不穷,甚至近年来出现农产品“轮涨”现象,但遗憾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在推动农产品生产集约化和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方面热情不够、力度欠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各方对“蒜你狠”等现象出现的原因认识有偏差,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起了误导作用;二是对负有物价调控责任的政府部门来说,采用行政手段调控短期内见效更快,因而形成了路径依赖。

  “蒜你狠”的卷土重来可谓是一个警告,我们的政府部门不该再淡定下去了!

  财经评论员 张洪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