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健:"舌尖"效应带动特产游 多元文化值得保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7 14:44 来源: 中国网

  “网上都有‘舌尖上的旅行’啦,可以专门去吃鸡豆凉粉、纳西烤鱼、黑山羊火锅这些云南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杭州的资深吃货和旅游达人许小姐按捺不住了,5月30日,许小姐一看到旅游网站上有此类线路推出,立马下单,确定行程。近期,这部纪录片带来的经济效应,已经从餐饮界蔓延到了旅游市场。中广网北京6月7日消息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美食旅游热潮。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王健做如下点评:

  王健:最近一段时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持续的效应,说持续的效应是因为这个纪录片已经播出一段时间了,后续的报道包括大家的讨论还在持续。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很多人看了纪录片之后到网上去采购美食,今天又看到一篇报道说邮购特产一些人觉得不过瘾了,索兴按图索骥去美食的发源地一饱口福。

  北京一些旅游机构也表示说和美食相关的线路本月的预订量大增,部分推荐餐厅的订单比去年有3、4成的增长。

  的确吃美食旅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父母那代人去旅游有时为了省钱,自己带点面包什么的,就不去饭馆吃了。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旅游的时候往往喜欢到当地的小店里去尝一尝美食,其实是一间非常惬意的事情。

  而且不光是捎带脚的去尝一尝,很多人专门就是做美食游,去台湾专门去吃小吃,去云南去吃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吃,去重庆专门要麻辣风味等等。中国有56个民族,别的民族姑且不说,汉族饮食就很丰富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面食到米制品,从地方菜到八大菜系等等。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文化多元、民族众多的国家其实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经济社会极大发展的情况下,一些美食其实面临灭绝的危险。沃尔玛开到各个地方之后,在美国也引起的很多人的反感,因为他把当地的小超市、小商店都给挤垮了。

  在迅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可能一些风味的小店或者一些美食慢慢就不那么受市场的欢迎了,因此我觉得我们确实是需要把一些风味小吃做一些保护。韩国人把酸菜申遗,意大利把地中海特色美食申遗,我们当然也有什么南京六合猪头肉、新华米粉申遗。这个申遗是否正确,是否适合申遗我们姑且不讲,但是保护的意识其实是值得赞赏的,我们对很多特色美食是不是也应该采取更多的保护呢?毕竟它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评论员简介

王健:"舌尖"效应带动特产游多元文化值得保护

  王健,中国之声午间节目部副主任,央广时事评论员。1998年获新闻学学士学位。2004-2008年先后获得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社会学文学硕士和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战略传播管理工学硕士学位。

  曾于2000年受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华使馆邀请参加美国访者项目。近年来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大洋洲、北非、亚太等地区,熟悉社会管理、国际关系等话题。

  曾与同事合作出版过《新闻追问》一书,新闻评论作品被广泛转载,并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