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基金年亏2万 民生银行称客户无法承受风险_tech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8 08:13 来源: 21世纪网“原先计划买房,打算先把钱在银行存一段时间。后来在银行理财人员营销下买了几份基金。结果,不到一年时间,算上利息损失,30万元本金竟然亏了2万多,亏损都快达到了10%!”在广州打工的外地青年李辉(化名)告诉记者。
近期,南方农村报持续报道了多位储户存款时被忽悠买理财产品的纠纷后,接到了大量的读者反馈,其中,不仅有农村里朴实的农户,也有在城市闯荡多年的打工者。而除了被保险,银行基金理财同样很危险。
案例回放
“推荐买的都亏,建议卖的却涨了!”
2011年5月12日,李辉来到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天河北支行办理业务,该支行一位许姓理财经理向其推荐了该行代销的一款基金产品,名为“光大添益C”。经一番营销,李辉以其15万元存款进行了认购。与此同时,银行还向李辉推荐了另一款名为“国投瑞银融华基金”,每月定投2000元。
3个月过去,李辉找上银行,原因是这两份“收益优厚”的基金几个月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不料,该理财经理再度向李辉推荐了另外一款名为“东风8号”的基金产品。“当时银行人员说,这款产品预计收益能够达到20%,一心动就买了。”李辉告诉记者,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他一下子又投进了15万元。
然而,接下来近一年间几份基金的表现,让李辉对银行理财的专业性产生了根本质疑。“亏一点还可以接受,但是推荐的几个产品亏损这么多,这叫什么银行理财?”6月4日,李辉打开网上银行为记者展示几份基金的现值:
数据显示,2011年8月16日,李辉以15万元认购的这款“东风8号”,截至2012年6月4日查询时,其参考市值为132303元,一共亏损17697元。与此同时,李辉自2011年5月12日申购了“国投瑞银融华基金”后,截至2012年5月14日间一共投入资金26000元,截至查询时市值为25889元,亏损111元。两项合计亏损为17808元。
“这还是最近涨回了一些呢,之前亏得更多。还有,利息损失也得算进来吧?”按照李辉的计算,2011年7月刚调整了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了3.5%。按照上述两项产品17.6万元本金算,一年利息就有6000元左右。算上利息损失,亏损超过了2万元。
而在李辉看来,最不能接受的还是银行对其“光大添益C”这款产品的操作建议。“这款产品买了5个月后亏损了近2万元,理财经理又建议赎回换其他产品。当时对理财经理已经失去信心,所以就没有换。”结果,这款被建议赎回的产品却成了李辉三款基金中唯一涨了的。“赎回时赚了7000多元,比利息略高一点。推荐买的都亏了,建议卖的却涨了!这是什么银行理财呢?”
双方争议
“卖时承诺保本,亏了却说正常?”
5月30日,李辉来到民生银行上述网点,要求银行对产生的损失做出赔偿。“理财经理在推荐这些基金产品时明明是承诺保本的,以‘东风8号’为例,当时理财经理说保本收益是6%,而且按照过去收益看,差一些也有15个点收益,如果行情好一些还可能达到20个点。现在我也不要那么高的收益了,只要求把本金和存款利息拿回来。”
李辉告诉记者,在过去银行之前,已经与理财经理打过电话,对方也同意退回本金,并按照存款利息计算补偿。“然而5月30日到了银行后,对方又变卦了,说赔偿程序太复杂,不好操作,可以送个礼品作为补偿。”
银行对于亏损的解释,也令李辉难以接受。“说基金产品本来就无法预测或分析,亏损是个正常现象。那么银行理财人员到底是依据什么给客户做理财产品推荐?而当初营销时又为什么说是保本呢?”
6月6日,记者联系了民生银行天河北支行上述许姓客户经理,对方表示不方便进行解释。随后,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办公室联系本报记者做出回应。“保本的说法,现在没有录像和录音,没办法对证。”随后,该负责人在书面回复中强调,“理财经理绝对没有承诺客户六个点的保本收益。”
“从支行反馈来看,这个客户是属于比较保守的类型,承受不起波动。”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我行作为代销机构,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已由理财经理为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并向客户充分提示产品风险。”对此,记者询问为什么向保守型客户推荐的产品依然亏损这么多,该负责人强调,“银行的所有理财产品包括保险在内,都不可能承诺保本的,但是我们能为客户找到合适的产品。”
业内看法
“基金未必稳妥,谨慎银行理财!”
广东省某国有银行省行负责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客户可以考虑直接找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另外,可能还存在一种协商解决的途径,目前很多银行都设立了一些特殊的理财产品,这种产品的收益有保证,也相对优厚。这些产品是专门针对出现亏损较多的客户,我们自己银行职工想买都买不到。
广东南日律师事务所律师甘贵庚:近年来银行虚假营销或误导销售的纠纷频频发生。一方面,如果银行未做足够的风险提示,客户可以凭此到银监会等进行投诉。另一方面,如果银行确实存在虚假营销行为,对于出现亏损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另外要提醒广大储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签字之前一定要主动就产品情况和条款合约做足够的了解,不能只是听银行营销就做决定。
深圳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人员:
不要轻易相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描述。很多银行理财人员其实不见得比普通投资者专业多少,尤其是有时一些银行为了完成营销指标,连普通柜员都要推荐理财产品,他们自己对产品其实懂得并不多。
另外,一般都认为买基金比较稳妥,实际上,在中国证券业信托责任还很欠缺的情况下,买基金还不如买股票呢,起码自己会看紧手头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