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石家庄3年投86亿推进新医改 确保群众得病有保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0 09:23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日,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石家庄市桥东区桃园镇居民马丽珍,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输液治疗。医生给她开了5天的液体,只花了125元。医生告诉她,给她用的全是省里统一配送的基本药物,卫生服务中心零差价销售,不赚一分钱。

  这是石家庄市新医改给马丽珍带来的实惠。如今在石家庄,有更多的市民受惠于新医改。据悉,自2009年石家庄市推行新医改以来,已投入资金86亿多元,群众“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为确保群众“得病有保障”,三年来,石家庄市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大力提高医保筹资和保障水平。到今年2月,石家庄市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9%,农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8%,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8%和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增加到了6万元,对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还给予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的再补偿。今年,石家庄市还将选择2到3家二级以上医院,推行医保支付制度,同时探索建立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或补充保险相衔接的大病保障机制。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实现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方面。石家庄市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去年投入3亿多元为4041个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并投入1.6亿元为村卫生室配置了基本检测、诊疗等设备。同时,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启动实施了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学生项目,开展大学生村医计划,全市共招募培训177名大学生村医志愿者到乡镇卫生机构上岗服务。同时,石家庄市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公共卫生科,所有村卫生室明确了至少1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国医堂”,完成了121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188个中医药特色示范性卫生室建设。

  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是新医改的核心任务之一。经过三年努力,目前,石家庄市69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220所乡镇卫生院、3918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的好处,就是老百姓看病的费用真的降低了。”石家庄市卫生局药政处处长王力介绍,到去年底,在政府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患者,人均门诊日均药品费用同比下降31%,人均住院日均药品费用同比下降20%,药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3%。

  探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使其与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形成“三医联动”模式,确保新医改成果。石家庄市以栾城、辛集等7个县级医院为试点,建立了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特需门诊和病房。在4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和预约诊疗服务,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首席医师(中医师)”进社区工作。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向“深水区”迈进,将把试点医院的收入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政府将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记者王峻峰、曹丽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