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金重远的背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1:19 来源: 一财网6月7日上午7时45分,距生活在美国加州的华裔历史学家何炳棣去世不到一天时间,复旦大学历史系首席教授金重远因突发心脏病,步履匆匆地离开人世,享年78岁。两位史学大家接连远游。一位在中国土地上远望欧洲历史,另一位则在美国思考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华人历史学界无疑会在一段时间内留下两篇空白。
“a common teacher,只不过做到了勤勤恳恳工作,坚守岗位,对任何事情都不马虎。”这是金重远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自评实在应被视为恪守中国文人传统的自谦。事实上,他在历史学界丰厚的著述,与在学界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普通教师”这个称谓的内涵与外延。
勤奋学人
金重远留学期间缘定法国历史研究,悠游其间长达50年,所著成的《法国通史》在学界影响深远。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提到他的另一本著作《20世纪的世界》:“对于当代历史的研究素有难度。而这本书在世纪之交出版,成为国内较早评述20世纪历史的著作,引起广泛关注。这本书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后,又在香港三联出版社出了繁体版,以供更多人阅读。”
在复旦师生对金重远的追忆与缅怀中,作为学人的他,治学勤奋、视域宽阔;作为师者,则对学生倾囊相授,颇富魅力。“学术渊博,百听不厌”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而在复旦历史系的教师和他曾经的博士生眼中,金重远的形象则更为丰满、真切。
6月7日,在复旦大学为金重远举行的追思会上,历史系教授、系主任章清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开始追忆金重远:“在我们那一代学生眼中,他很纯粹,很淳朴。同时,他的学习经历与外语能力在50年代受教育的老师中是少见的。”
金重远精通多国语言,熟练掌握英、法、德语,可用西班牙语、玻利维亚语、塞尔维亚语以及保加利亚语阅读专业书籍。拥有这种语言能力的秘诀在牛文光看来大都来源于“勤奋”二字。“老师为了向学生传授语言学习方法,曾带来几十本单词本向我们展示。一边写着外文,一边写着中文。金老师的成就不是天成,其中饱含着他的勤奋。”金重远曾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牛文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牛文光一次到金重远家中,看到了老师拿出的二十几箱卡片。“这里面全是老师在阅读、搜集资料时做的摘抄、心得、目录和索引。一箱中就有几千张,当二十箱卡片放在面前时,我被震撼了。金老师读书多,研究资料丰富。”牛文光告诉记者。
去年,金重远还在担任《大辞海·世界历史卷》的主编工作。当时他的身体情况其实已经很差,但仍然亲笔写下每一个词条。“金老师从来都是自己逐字逐句亲笔写下,而不愿让学生代劳。他说,这样的书事关重大,一定不能有一点不实之处。”牛文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前不久,金重远决定将自己的5000册图书捐给复旦历史系。当时他对章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赶快整理,我要抓紧时间来看。”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是金重远晚年常去的地方。资料室管理员李春博因此与他有了频繁接触。李春博回忆说:“金老师对俄文的图书利用率很低感到遗憾。在他阅读这些书时,常显露亲切的神情,自己一个人在那儿默默地看。”
“教学是第一位的”
顾云深是复旦大学历史系77级学生,曾在1982~1983年间做过金重远的助教。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金老师知识渊博,上课生动、风趣,对所有知识点都是烂熟于心。”在顾老师的记忆中,金老师上课从来不用讲稿,条理清晰。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会赞不绝口。
为学生呈现的一堂堂精彩课程来源于金重远内心对教学的看重。“他始终认为,对于一个大学老师,教学是第一位的。”顾云深在采访中向记者强调, “金老师的这种看法和现在很多教授以科研为重的态度有很大不同。”
2009年,金重远已是75岁高龄,那一年也是他踏上讲坛的第50个年头,4月28日,一次题为《北约将走向何方——评北约建立六十周年》的讲座,是金重远在复旦的最后一次演讲,也让很多学生记忆深刻。在这场讲座中,金重远不无遗憾地说:“50年一直在讲台上,我最初是站着的,从67岁开始起,我实在站不动了,只能坐着上课。”面对不算很多的听讲者,他不仅热情地做完讲座,最后还祝每一位同学学业有成,生活幸福。
在顾云深的记忆里,金重远让青年教师乐于亲近,学生都很喜爱他,“谦虚、没有架子”。
在李春博的印象中,金重远“非常优雅,非常有风度,只是近年来,老迈了许多”。如今,人们也再无法见到那位“拄着一根拐杖,戴着一顶法式小帽子”的老者穿行于复旦校园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