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加坡医疗集团的错位生存法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1:42 来源: 一财网

  20年后,回到北京的新加坡医疗集团首席执行官小燕·包曼博士,无法掩饰她对于这座生养自己的城市的复杂感情,既陌生又熟悉。

  时间是2012年的初夏,从20岁留学的那个夏天算起,已经过去了20多年。站在北京最繁华的东三环,小燕·包曼要做的,是在这个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的黄金地段开一家医院。

  作为新加坡本土的私立医院代表,2009年上市后,小燕·包曼所在的新加坡医疗集团正在经历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的发展需求——近邻的中国市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是,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一直也以政策限制的姿态存在。

  真正的行动,是因为2011年中国政府终于明朗的一条新政策。

  2011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发布新版《外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指出,自2012年1月30日起,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从“限制类”改为“允许类”。

  一波三折的外资医疗市场,终于迎来一纸“解禁”。

  1997年,中国允许外商在华合资开设医院,但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0%;2000年中国加入WTO,合资医院中外资持股被扩大到70%,但仍不予批准外商独资在华建立医疗机构。

  201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后,医院闸口向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慢慢打开,但这一原则性的官方表态,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细则,市场普遍持积极的观望态度。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一定是一个慢慢放开的过程,但是现在的信号已经很清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在这个市场扎下根来。”小燕·包曼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新加坡医疗集团的想法里,中国第一家医院要传达他们对于这个市场的很多信息,比如,专业的眼科治疗声誉、高端的定位和服务,个性化的定制方案和高端的医疗资源等等。

  但现在的问题是,要在已经放开竞争的中国外资医疗市场拿到属于自己的份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新加坡的私人医疗市场中,某种程度上,2005年才成立的SMG很有一点后来居上的意思,目前,SMG已经成为眼科治疗的一个代名词。

  但由于一直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这个专科品牌的优势并没有在中国市场足够释放。

  “在中国,我们会首先锁定高端消费人群,其中尤以白领、各行业专业人士及外籍人士为重点客户,尽快传播我们的品牌,第一家医院嘉悦眼科选址在东三环使馆区,也是希望能尽量地靠近我们的潜在客户。”小燕·包曼谈到。

  由于定位更高,在中国市场,嘉悦眼科绕开了最大规模的私人专科医院爱尔眼科(300015.SZ)。而下一步,如何从同仁医院等优势医疗资源中争取高端病人,小燕·包曼认为,他们靠的就是不同于国内的经营理念。

  而本报了解到,事实上,包括同仁医院等在内,都已经与嘉悦眼科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在高端医疗市场探索交流与合作的可能。

  “外资医院给国内医疗市场带来了成熟的医疗行业运作经验,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中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形成了互补。”谈及外资医院的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赵淳表示。

  “中国市场很大,尤其是高端医疗护理的很多需求远未开发,我们希望和同行一起共同将这一市场做起来。”小燕·包曼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