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人艺:青春常在60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4:59 来源: 经济日报

   60年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小胡同里诞生。60年来,北京人艺上演优秀剧目300多部,演出场次数以万计,不仅留下一大批经典剧目,也培养了许多受观众喜爱的优秀艺术家,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被称为“郭老曹”的剧院,不仅是因为它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的话剧作品奠定了品牌,更因为它继承了3位艺术大师的精气神。

   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北京人艺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的作品而闻名。著名戏剧家焦菊隐先生曾担任剧院总导演,培养出了以于是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创作出以《茶馆》、《雷雨》、《龙须沟》、《蔡文姬》、《关汉卿》、《骆驼祥子》、《日出》、《北京人》以及外国剧目《悭吝人》、《伊索》、《带枪的人》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最大的特色是现实主义风格和民族化话剧特色。正是他们的努力,使话剧这一舶来品成为我国文化舞台上的重要成员,也为北京人艺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拉开大幕才是真的。”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句经典的话。自60年前的今天拉开演出大幕,“戏比天大”就是北京人艺所有人的座右铭。再大的腕儿,回到人艺也只是演员;再少的戏份,也要用百倍的努力认真完成。靠剧目打动人心,用演出赢得观众,使北京人艺不断推出经典剧目和优秀演职员。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艺涌现出大量优秀剧目,其中多部剧作演出达百场以上,多次荣获国家级的“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金菊花奖”、“文学艺术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人艺在复排大量经典剧目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原创优秀剧目。为庆祝60华诞,北京人艺今年还推出了4大板块20余场演出,以演忆史、以演贺岁。

   北京人艺另一个永葆青春的秘诀是在市场化的浪潮下追求艺术与商业的双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艺开创了两个先例,一是走出国门,二是演出小剧场话剧。1980年,《茶馆》赴德国、法国和瑞士演出。此后,《王昭君》、《茶馆》、《天下第一楼》、《推销员之死》、《狗儿爷涅槃》、《鸟人》、《阮玲玉》、《古玩》、《无常·女吊》等剧目先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埃及、爱尔兰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演出。今年是小剧场话剧演出诞生30周年。1982年,由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的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正式开启了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序幕。如今小剧场已经成为话剧市场中最具活力的样式之一。

   近几年,面对话剧市场普遍低迷,北京人艺借力文化体制改革,采取一系列组合拳提升自身,开拓市场。据统计,2008年以前,北京人艺多年来票房徘徊在1280万元左右,2008年达到1439万元,2009年达到2767万元,2010年达到3200万元,2011年达到3227万元。截至6月初,今年的票房已超过2000万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