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81城市财政透明度大排名 仅有7个城市过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2 07:19 来源: 中国网
中国81城市财政透明度大排名仅有7个城市过线

  哪个城市更透明

  一位经常参加政府宴请的驻华使馆官员曾这样告诉记者,中国有着最好的酒店、最贵的食物和令他们“羡慕不已”的轻松记帐。

  今年股市里有一个“真实的笑谈”。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第二天,白酒板块全线重挫。中国的高档酒被谁喝掉?“答案已经揭晓。”

  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这些“政府办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的账目要不要公开?

  对此,2007年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阳光政府”的信息公开要求:“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

  但条例自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屑公开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获准发布的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将研究主体定位在了比省级财政更为细化的市政府:据当前可获得信息最近、最完整的2010年数据显示,81个市政府,达到全国财政透明平均水平的仅43%。即使将平均水平作为及格线,多数市政府“不及格”;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标准,则仅有7个城市过线,及格率仅为8.6%。

  在财政公开的信息中,政府更愿意公开预算,而不是决算。而对于预算外花销,81个市政府无一公开。分析证明,人均GDP、外贸因存度和领导人是影响财政透明度的三大因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俞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地方政府就像是上市公司,政府本质上也是经济单位,需要向所有利益相关者公开信息。只有信息公开透明化,才能保障民主化的进一步实现。

  公共财政研究三个核心问题:政府的收入从何而来?政府的开支用到何处?政府的财务如何管理?

  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公众的强制性征收,政府开支应用于提供公共产品以增进公众福利水平。公众是委托人,政府为代理人,公共财政的透明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代理人问题的关键一步。

  每项指标满分为1分,总共为8分;

  第1、2、3、5、6项为“有”与“无”问题,根据公布与否进行评价:全部公布为1分(完全信息);无任何公布为0分(无信息);仅有历史信息为0.1分(过时信息);

  第4、8项各含四方面内容,每项的分值为0.25分;

  第7项根据公布程度计分,起点分值0.25分。

  《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的数据与资料也全部来自公开信息:GDP数据来源于2011年各省统计年鉴;81个市财政数据来自该市人民政府和财政局办公网站;信息收集时间从2011年9月27日起,于2011年12月31日截止;市委书记信息来自人民政府网站及网络搜索引擎。

  2011年起,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地级以上的市政府财政透明度进行研究,包括22个省(不含台湾省)、5个自治区的地级市政府与4个直辖市政府,未含县级市政府。以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从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中选取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3个地级以上城市及4个直辖市为研究样本。其中青海和西藏由于其统计年鉴只统计省会城市,所以此次样本城市共计81个,占全国283个地级以上市近1/3。

  由于各类统计数据发布的滞后性,2010年为当前可获得信息最近、最完整的年份,依据此分析该年市政府财政透明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