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一年 社区配药如何更利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07:18 来源: 中国网

  2011年2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如今新制度已经实施了一年多,其总体运行情况如何?其间有市民反映“社区配不到药”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最大限度满足社区用药需求

  配药品种未大幅下降,中标药价降39%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的运行情况基本平稳。”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克明介绍说,以前实行药品加价15%,现在药品零差率后,实行“收支两条线”,政府对收支缺口进行补偿,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稳运行。

  据悉,上海在国家307种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共增补381种药物,是全国增补数量最多的省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社区用药需求。如抗高血压药,国家目录有9种,上海增补了21种。

  “有报道说某些社区原来配备800种甚至1000种药品,这只是当时个别社区中心的情况,而不是全市240个社区中心的平均水平。”上海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陆韬宏介绍说。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社区卫生中心的平均配备药品数(按药品通用名)为469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440种,配药品种并未大幅度下降。

  为了保证用药质量,上海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不承诺最低价中标,最终的中标企业基本上均为质量得分较高的中大规模企业。而对于同一药品中具有两个质量层次的(普通质量层次和原研药等较高质量层次),对每个层次均给予中标机会,使得招标目录内绝大多数著名品牌药企的原研制药品均可在社区卫生中心采购供应。

  统计表明,实行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这两项措施后,全市社区中标药品价格较去年平均下降幅度达到39%。如抗高血压药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从55元降至32元,降幅为41.82%;降血糖药物格列美脲胶囊,从51.3元降为32.99元,降幅35.69%。

  “社区配不到药”比例较小

  “配不到药”情况大部分得到满意解决

  翁女士家住浦东新区,为控制高血压,以前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兰迪”。可自从实行基本药物目录后,这个药就不在目录里了。“原来的药我已经用惯了,一时还改不过来。”于是,在社区医院医生的建议下,翁女士前往就近的二级医院配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