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以幸福作为评判经济发展好坏的标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3 11:49 来源: 中国网幸福导向型产业淡化了GDP崇拜,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理论引导,可以纠正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错误片面的价值观
在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汪洋书记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幸福导向型产业的概念让人眼前一亮。那么什么是幸福导向型产业呢?
根据释义,幸福导向型产业是指导以满足人由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为导向,以健康、绿色、时尚、智慧为特征的新兴产业。这类产业主要包括健康服务、智能安全监管、低碳环保、时尚创意、休闲旅游、数字娱乐、智慧化社会管理服务、心灵疗伤服务、网络教育以及智慧文化产业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使它不仅具有经济学的意义,同时还兼具社会学的意义。
幸福导向型产业其实反映了要以幸福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幸福作为评判经济发展好坏的标准。这样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加快转型与建设幸福广东结合起来,使转型升级为构建幸福广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载体和支撑的物质基础。它淡化了GDP崇拜,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有望从根本上改变高污染、高消耗的增长模式。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出发,切切实实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追求,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使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它提出了经济发展的理论引导,可以纠正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错误片面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理念,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幸福引领经济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目的应是建设幸福广东,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路径是加快转型升级。从“引领”这个词也可以看出,“幸福”与“经济”这两个名词间的主次关系。幸福是目的,发展经济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二者不可颠倒。长期以来,正是存在着把经济发展这种手段作为目的的错误做法,才导致我们的发展陷入片面,发展的方式扭曲,发展的代价高昂,不仅使人民群众难以真正享受发展的成果,有些甚至会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才会有经济发展了,幸福感却下降了的感受。金钱至上等各种扭曲的价值观才会大行其道。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民众的幸福,幸福社会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因此,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经济,都属于实现幸福的经济。
那么如何实现幸福引领经济呢?坚守“民本、民生、民享”,这是实现幸福经济的必由之路。
所谓民本,就是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众是国家的基础。只有坚持发展的过程和发展的目的都始终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才能使科学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所谓民生,就是注重改善民生。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政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改善民生。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所谓民享,就是与民共享发展成果,要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很有必要。
实现幸福引领经济必须坚持“创业、创新、创造”,这是实现幸福经济的根本途径。
先看创业,创业的激情与氛围比专业素养更为重要。虽然创业需要专业的素养,但这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反而是对创业的激情和希望。再看创新,唯有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唯有创新才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为广东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引擎。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是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和源泉。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否则新兴产业也会变成低端产业。再看创造。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数工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的底端,产品附加值很低。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软肋。实现中国创造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2007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基本上都由外资控制;而在中国28个主要的产业中,有21个产业由外资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电梯行业中最大的5家均为外资控制,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美国微软公司的电脑操作系统占我国全部市场的95%。我国的手机、电脑、网络设备等行业的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要从跨国公司购买。可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导致的企业竞争力不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此外,幸福经济还必须坚持“员工幸福、企业家幸福、企业幸福”的“三幸福”,这是幸福经济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