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谙独家回应离职事件:拟打造基金经理猎头平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2:0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贾华斐
6月12日,在宣布离职后的第二天,马永谙微博(http://weibo.com)上的验证名改成了“万博基金经理研究中心(筹)总经理”。目前,他正为这个筹建中的机构奔波。
“我最近只有一天睡了个囫囵觉。”6月15日,马永谙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采访,讲述了其离职后的计划。他透露,万博基金经理研究中心(下称“万博研究中心”)即将筹建完成。
2005年以来,马永谙先后担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和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之职,从民生证券离职后,继续从事基金行业相关研究工作符合市场预期。
不过,与目前多数评价机构转型成为第三方销售机构不同,马永谙给基金研究找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
“万博基金经理研究中心想做的,是研究一下中国到底有没有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有的话,这些基金经理在原有平台上业绩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在基金经理转换频繁的情况下,研究基金经理是不是比研究基金更有效。”马永谙表示。
寻找最合适的基金经理
“我研究基金很多年,但发现‘应该投什么基金’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往往回答不了。”马永谙表示,目前很多基金产品的业绩缺乏连续性,使得基于过往业绩选择基金往往收益并不理想。
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缺乏好的基金经理。事实上,很多基金经理的风格十分鲜明,他们管理的产品却往往要受到产品设计时的限制,公司整体决策,以及股市风格变化的影响。优秀基金经理,除了存在于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外,还存在早期的基金管理人以及民间高手。
市场中也存在很多“饥渴”的资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以及PE基金在过去几年规模急剧扩大体现了居民的理财需求,但公募基金为主的二级市场投资产品却处于萎缩之中。
万博研究中心的构想联系了这两个群体:大额资金和有管理能力的基金经理。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核心,是他们的基金经理研究体系。
从评价基金到选拔基金经理
这首先需要对各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和风格有非常清晰的了解。马永谙透露,万博研究中心将很快覆盖2000多名基金经理,并尝试研究他们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甚至血型等因素,以此来研究他们的投资风格。这其中仅有一半左右是公募或者阳光私募的基金经理,其余的是券商资产管理、非阳光私募,甚至是民间高手。
“我们的计划是通过把市场分割成多部分,基于收益变化来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此外,通过访谈的形式去了解基金经理。”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收益分析难以细化到个股,访谈能否实现则需要对方的配合。而对于那些过往业绩没有公开数据可查的人群,第一种方法甚至难以操作,而这一群体占据这个数据库的比重可能超过一半。
“猎取”基金经理
“如果回答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市场环境这个问题,我就可以成为资金与基金经理之间的一个桥梁,可以替特定资金寻求适合的基金经理,类似于一个基金经理的‘猎头’。”
只分析个体,中国的基金经理不缺乏选股和择时的高手。但无论在公募和私募平台上,基金经理能有长期稳定表现的则极少。作为一个整体,基金经理的表现并不突出。“为什么基金经理在现有平台下表现不佳?因为现有平台的制度约束,要求基金经理要么是全能冠军,要么是循规蹈矩,基金经理戴着镣铐跳舞,他们的水平自然发挥不出来,”马永谙说,“有很多优秀的管理人,因为考核短期化等因素,未来得及在公开平台上展示业绩就消失在水面之下,成为资产管理领域里的隐身人,这些将会是我们跟踪的重点之一”,“所有的基金经理人,他们都需要一个更广阔、更开放、更自由的平台,可以寻找到更合适他们管理的环境和资金,把他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把劣势控制到最小。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猎取’基金经理的工作:让资金在最恰当的时刻找到最合适的基金经理”。
对于万博研究中心的股东背景以及与传言中滕泰正在筹建的资产管理平台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马永谙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