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读书阅世七十年 ——何炳棣先生印象点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8: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读书阅世七十年——何炳棣先生印象点滴

  程铁手

  美国西海岸时间6月7日,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先生在加州家中病逝。

  何炳棣先生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饮誉国际学界。更重要的是,他与很多海外中国学家不同,其成果多发表于欧、美第一流社会科学期刊,影响远超中国史研究界。

  何先生曾在其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中表示,希望将其“在国内、在海外,每一阶段的学思历程都原原本本、坦诚无忌、不亢不卑地忆述出来,而且还不时作些严肃的自我检讨”(原书序言)。今先生遽然归道山,距先生写此书又将近十年,以“读史阅世七十年”为题,写下对先生的点滴印象,以资纪念。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何炳棣先生早在哥大英史论文尚未完成的阶段,即“已私自下了决心把博士后国史研究的成果予以严格的考验:尽先试探能否打进西方第一流的历史和社科期刊。”最主要的考虑是他“只有尽早使研究成果公之于世,才有希望重回美国、打进第一流学府”。

  这些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猛言猛语,自然招来非议,以致有些人认为,何炳棣太想出名,功利心过重。然而,正是这种永争第一的精神,成就了作为著名史学家的何炳棣。

  台湾中研院何汉威研究员曾写道:何院士的学思历程几乎无处不触及到真正的学术关键问题,对学术上是非真理,决以严肃态度面对,当仁不让,从不回避或缺席,虽孤军作战,正义迟来,仍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君子坦荡荡”

  按照温良恭俭让的标准去衡量,难免会觉得何先生自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何先生直率地说:“用英语写中国史,没人写得过我。1960年2月12日,美国在全世界选750本书,做一个图书馆的电子书库,供各所大学的学生查阅。我的《帝制晚期中国社会的成功阶梯》选进去了。英文要是写得不到家,怎么会选进去?”

  对其同辈甚至师长,也常常直言臧否。吴晗“懒”,而黄仁宇“不诚实”,等等。

  但这种直率和自大恰恰反映出何先生的真。正如何汉威先生所言:书中他对自己的专业成就及学术贡献侃侃而谈,不避“目空当世”及傲慢之嫌。他对自身性格及处世上一些缺陷也毫不隐匿“终身脾气急躁”、“往往与中外学人不能和谐共处”。

  据言何炳棣先生在2010年访问北京时,说到激动处,会双手拍案怒骂。以其九十高龄而声若洪钟,滔滔不绝,结束之际,也会以“不显老”而哈哈大笑,聊发少年之狂,实在是一位坦荡君子。

  而今人去楼空,不绝于耳的唯有那率性的声音。

  两千年最重要之“大事因缘”

  陈寅恪先生曾说两宋新儒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但是,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而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但事实上,却忽略了墨者的智力。这是何先生2010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和社科院讲过的题目。

  最近二十年来,何先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先秦诸子的研究上。按他自己的说法,之所以开始研究先秦思想史,乃是因为对现在的新儒家不满。这些年,先生先后写出《中国现存最古的私家著述:〈孙子兵法〉》、《司马谈、迁与老子年代》及《中国思想史上一项基本性的翻案:〈老子〉辩证思维源于〈孙子兵法〉的论证》等若干文章。在他看来,兵家、墨家、法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儒家不是没有作用,如果没有儒家的融化,我们都接受不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墨子最讲人道,兼爱非攻。非攻,不懂攻怎么非攻,怎么抵抗?怎么守?攻是侵略战争,是最可怕的东西,你不把握住致死之道,如何保护人民的生命?墨子是倒霉,几千年受儒家的攻击。在我看来,孙、墨、商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哪里是儒家啊!”

  何炳棣先生的学说引起很大争议,但其言论光辉也自是不能掩盖。最后,套用陈寅恪先生在纪念王国维先生时话作为结尾: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坚毅之精神,求真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