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IPO疑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4:19 来源: 成都商报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项目尚未开工,导致其上市计划搁浅。然而,对法门寺上市计划一事,却遭到当事方陕西法门寺景区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门寺集团)的驳斥。
法门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唐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否定了“上市计划”,并驳斥了媒体所称“法门寺景区开园后两年50亿各类收入”的说法。
从扶风县城向北,不足10余公里便到了“关中塔庙始祖”———法门寺。
这座始建于东汉末年的古老寺院,刚经历了一次“扩容”。在素有“文化产业推手”的西安曲江新区介入下,新修了148米高的合十舍利塔和全长1230米的佛光大道。
自此往后,除了法门寺寺院外,又有了法门寺文化景区。然而,正是由于“法门寺IPO”的风波,将这座寺院和景区同时拉入了舆论漩涡。
被“误读”出的IPO?
事实上,媒体报道所称法门寺IPO的消息,出自于2011年5月举办的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陕西法门寺集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刘兵对外宣布。
然而,6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向唐喆求证媒体所报道的法门寺IPO话语时。唐喆首度否认了刘兵在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上直接对媒体表述马上要上市的话语。
“事实上,他(刘兵)说到法门寺景区今后的发展时,原话是除了做好二期项目之外,也会考虑把一些合适的资产跟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唐喆回忆称,可能是有过这样的语言,但是怎么就变成了法门寺开始上市了?
“一个区域(公司)的上市,是有着严格的审批、审查制度的,不是说谁想上就能上的。你符合不符合政策,这个得国家相关部门来说。”谈及法门寺IPO的话题时,唐喆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
其实,媒体采用法门寺IPO的信源,还来自于宝鸡市市长上官吉庆,其对外宣称,鉴于二期项目尚未开工,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法门寺文化景区暂时搁置动议。
对于上官吉庆的公开表态,上述法门寺集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称,“上官市长说的什么话,我们也无从评价。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与宝鸡市政府官方函件中从未有过上市的文字。”
景区的“硬伤”如何解?
烈日下的法门寺景区,不间断有游客从大巴下车,周边的村妇手捧香烛,围着游客极力推销。购票进入景区,经过全长1230米的佛光大道时,随处可见的佛像前,均有法门寺基金会所设的功德箱、供养栏,佛像的供养金额为500万、1000万元不等。在号称世界最高佛塔合十舍利塔前方广场上,亦有法门寺慈善基金会设置的出售佛具、认捐刻碑的凉棚,认捐金额从百元到千元不等。
法门寺集团常务副总唐喆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经媒体报道后,公司已经注意到法门寺基金会在景区内的“活动”有些过多,亦准备划出专门区域,对基金会在景区的活动进行限制。
在关于“寺庙捆绑上市”的问题上,国家宗教事务局研究中心主任张训谋解释称,这类寺庙分两种,一类是法律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另一类是历史遗迹或近年兴建的具有佛道教文化要素,但未依法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建筑或设施。
若按照张训谋所言,作为非宗教场所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其区内的佛教造像、功德箱等元素将是其最大的“硬伤”。《每日经济新闻》就此问题询问唐喆时,其称“法门寺景区内所有的造像,是经过国家宗教管理局批准的。”
同时,唐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法门寺景区属于非宗教场所。“我们这个景区肯定不是宗教场所,(宗教部门)到现在没有批过,这就是一个宗教文化景区。”唐喆称。
此前,亦有媒体在报道中将法门寺寺院与法门寺景区视为了一个主体。事实上,严格意义的法门寺指的是法门寺寺院。而新修建的法门寺景区与法门寺寺院分属两个不同的主体,只是双方共用一个“出口”。
不仅是共用一个“出口”,身处法门寺景区内的法门寺寺院,亦会共享法门寺景区的“收益”。“景区与寺院在一起挨着,对外就是一个闸口。寺院方面也不用经营管理,最后会对门票收益进行分成。”唐喆表示。
唐喆称,参与分成的不仅是寺院,还有法门寺博物馆。“无论经营好坏,亏损还是盈利,别人(寺院方)的收入都是要保证的。”
虚幻的50亿收入
“一期项目投资25亿,开园两年即收入50亿。”若按照平均每年25亿的收入,其在全国旅游景区行业收入排名中,亦处于行业前列。然而,上述消息实为媒体此前报道法门寺景区开园两年后的收入。该报道称,“自2007年开始建设的法门寺景区,总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仅占地1300亩的一期项目便斥资25亿元,且开园后两年达50亿的各类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上述报道提及的“50亿收入”,向唐喆进行了求证。“这是一个没有常识的说法,旅游行业本身就属于高投入、慢回收的行业。全国的这些旅游景区,其年综合性收入能达到2亿或3亿,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唐喆称。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亦通过相关途径,获取到了法门寺集团上报曲江管委会的“2011年工作总结”。该总结提及的全年经营收入显示,2011年,法门寺集团全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25亿元。
如此,就意味着其2011年的整体经营收入亦才为1.25亿。该数据与此前刘兵所称,法门寺年实际收入略过1亿的情形亦能吻合。《每日经济新闻》文/图
相关新闻
“财神庙”上市引争议
曲江模式浮出水面
日前,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处“财神庙”要通过借壳实现上市引发了广泛关注。专家建议,由于当前国家对于涉及宗教题材的景区等能否上市、如何区分没有一个明确和严格的操作标准,国家应该出台一个上市指导规范。
6月6日,ST长信公告称,该公司的重组方案已履行完相关监管手续,重组将进入资产交割程序。从5月31日起,重组方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曲江文旅”)开始向上市公司交付涉及的全部置入资产。至此,曲江文旅“借壳上市”进入尾声。
2004年,曲江文旅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资料显示,曲江文旅拥有包括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雁塔景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诸多景区。
曲江文旅此次通过借壳将置入景区、酒店和旅行社资产,其中有一家财神庙。曲江文旅在公开报道中并不承认该财神庙并不是一座庙,而是一个文化旅游景区。针对收入单一问题,曲江文旅有了“曲江模式”。“曲江模式”就是以古迹景区为核心,在外围开发酒店、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让景区带动其他收益。
据报道,尽管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但资产规模达170亿元的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旅的母公司),却只有5亿元的文化产业产值。
少林景区上市计划被搁置
法门寺暂停上市早有先例。在2009年末,香港中旅集团宣布与河南登封市合资1亿元成立文化旅游公司并谋求上市时,就引起过媒体的轩然大波和宗教界管理层的不快,最终不了了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少林寺担心合资公司一旦上市,少林寺这部分资产的经营权、管理权就变成了由股民决定的公共资产,等于被绑上了一辆商业化战车。这样就开了世界宗教史和联合国非物质遗产管理史上的一个恶劣的先例”。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