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圩堤 赣江迎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6:59 来源: 经济日报“当前的防汛形势很严峻,没有圩堤可不行。”江西省南昌县滨湖乡滨湖村支部书记徐国金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每年冬天都会组织人加固圩堤。作为全村最大的工程之一,圩堤加固要动员邻村3900余人,大家挖石块、扛木头、背沙袋,一干就是几昼夜。如今,全新的水泥质圩堤两侧都用厚石板层层加固,再也不见裸露的土质表面。圩堤顶部也被砌成板油路,成为通村公路。
这些不同长度、不同规格的圩堤,成为赣江两岸百姓、数十万亩耕地的“保护伞”。南昌县水务局圩堤管理站站长刘文彬说,目前,全县共有挡水圩堤15座、内涝圩堤10座。
多年来,赣江流域已经形成“靠圩堤保命,靠排涝活命,靠灌溉养命”的传统。以南昌县为例,全县96%的耕地、93%的人口靠880多公里挡水圩堤防护。一方面,通过电力排灌站、数百座大中小各型泵站实现排涝。另一方面,通过赣江、抚河、清丰山溪等几大水系和各类水库完成大部分的农田灌溉。
“目前,南昌县的赣抚平原灌区引水灌溉40.1万亩,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乡镇。”南昌县水务局副局长罗小平介绍,2011年底,全县滨湖地区取水灌溉52.8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新、蒋巷等乡镇,水库蓄水灌溉1.1万亩,主要分布在黄马乡。
在南昌县红旗大泵站,站长李建平说,这里有三台2000千瓦的抽水泵,每台机组日夜不停可抽水100立方米以上。抽一亩田的水需要8元钱电费,目前,这笔电费都是来自各个乡镇,每年还额外补贴300多万元。5月中旬的几场大雨,瑶湖水位暴涨,让全县排涝压力不小,这些水泵发挥了关键的排涝作用。
排涝靠水泵,防汛还得靠圩堤。但过去依赖土质圩堤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没有工程监理单位、圩堤质量堪忧,一旦遇上“大考”,还要日夜守堤,挖沙填堵,苦不堪言。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选择专业的施工单位,建设系统的防洪圩堤工程。”罗小平站在南新乡黄渡村圩堤边告诉记者,眼前的这一段除险加固工程有12公里,2011年水务部门对这片圩堤进行了工程招标,江西省水建公司中标后,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加固工程建设。
事实上,防洪任务并轻松。江西省水建公司项目经理邓爱平说,赣江主流在南昌县境内一分为三,圩堤加固面积增加好几倍,战线长不说,周边砂石禁止开采,让工程成本也提高不少。每年须投入数千万元对三支赣江周边圩堤进行加固。
由于南昌县93%的土地低于赣江水面,造成“地上河”的现象较严重。全县没有始发水源,都是“过路水”,防洪灌溉情况较复杂,属易洪、易涝、易旱的特殊地区。
在赣江流域,这种特殊的防汛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必须在防汛、排涝、灌溉三个方面同步着眼,重点落笔圩堤工程。罗小平介绍,2007年以来,南昌先后实施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完成各级投资9.5亿元,其中投资3.7亿多元,完成了红旗、蒋巷等7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投资1亿多元,完成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投资1.5亿元,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1亿元,进行堤防除险加固。
目前,江西省1.5万多个水毁修复项目已基本完成,总投资9.35亿元。此外,100多个市县均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绝大多数小型水库制定了防洪预案。今年汛期,全省80多个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将发挥效益,2亿多元物资储备和遍布赣江、抚河等河道两岸的圩堤工程也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