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结构性改革不主动不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1:4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谈到中国经济,所有人都会说,靠资源消耗、投资拉动、人口红利和外延扩张的高增长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型到创新驱动、效率提高、内涵增长、价值提升的新发展道路上来。

  这不是容易的转型,而是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甚至是一场革命。但对此,从宏观到微观的准备并不足。

  在企业层面,大量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已经强烈感受到“80后”、“90后”就业者无论在数量供应、价值主张、工作耐性还是职业稳定性上,和以前相比都有很大差异,但真正采取战略性措施的并不多。美世咨询(MERCER)最近的报告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成本与生产率不匹配的问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与西方成熟市场及某些亚洲市场相比本身就存在差距,如今劳动力成本增长已成趋势,而生产率却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

  对此,全球最大代工企业鸿海集团打算,未来5~10年内,在中国大陆地区将有首批全自动化工厂投运,会大量使用机器人,用自动化尽量取代单调重复的组装工作。

  一家知名快餐连锁企业则正在开展优化改革,核心是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率。按一家餐厅100个座位计算,日本的人工配比是2个厨师、4个前台和1个店长,目前中国则需要25个人。这背后,既有通过机器化生产提高成品化程度的问题,也有管理和激励问题。

  还有一些企业试图通过信息化建设、供应链改造、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和流程再造,应对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并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到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我革新,提高效率”的忧患意识的时候了!不要以为G3经济体就这么趴下去了,不起来了。当我们“笑看天下危机”的时候,不要真以为,我们的增长是靠科技竞争力、高质量、高效率取得的。很多行业,如果认真和国际水平对标,都明白还有多大差距。

  在宏观层面,结构性改革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要支持中国经济转型,靠项目核准、刺激短期需求没什么用,关键是要在要素配置、产权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政府改革、教育改革(特别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切实消除行政性、垄断性、官僚化因素对市场的扭曲及其自身的膨胀,而让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