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访宁波银监局局长凌敢 宁波存贷比102%背后: 服务实体、控制风险平衡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7: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永 宁波报道

  站在宁波银监局大楼往外看,是看似缓慢平静的三江水,时起时伏。而在监管者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暗流涌动”的状态。

  截至5月末,宁波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投向重大实体经济发展项目的银团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合计比年初增加175.26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27.81%。特别是银团贷款同比增速高达61.82%。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国内经济整体发展速度持续放缓,民营经济发达的宁波经历了下行。此时,如何既引导银行信贷服务好当地实体经济,又如何控制潜在的银行风险,防患于未然,是宁波银监局局长凌敢的心中所想。

  比如在银行小微信贷扶持政策上,在今年宁波市政协提案中,凌敢就建议市政府建立小企业信贷投入与政府存款等资源配置挂钩政策,将财政存款、公积金等政府存款资源向小企业贷款投入突出的银行适度倾斜。

  详解102.3%区域存贷比

  《21世纪》:宁波银行业目前的整体情况如何,信贷投放的规模有多大,主要投向又是哪些领域?

  凌敢:截至4月末,宁波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分别达到15454.5亿元和14878.7亿元,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深圳。

  从资金运用来看,4月末银行存贷比维持102.3%的高位,在浙江11个地市及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均排名首位,金融资本得到了充分利用。从信贷投放来看,接近7成贷款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短期资金需求。单位普通贷款、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票据贴现成为信贷增长的主要力量。

  《21世纪》:为何有如此高的存贷比?不是有75%的比例控制吗?

  凌敢:存贷比是对单个银行机构而言的,具体到区域投放是银行的商业判断,没有比例控制的概念。宁波民营经济较发达,企业效益较好,银行信贷相对较倾斜,形成了一个资金洼地,主要是大型银行比较支持,因此存贷比很容易上去。信贷政策适度倾斜,区域存贷比与当地经济环境、金融生态挂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正向激励机制。对当地经济、银行发展是一件“双赢”的事。

  《21世纪》:今年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变化给宁波银行业经营具体带来了哪些影响?又有那些挑战?

  凌敢: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化蔓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出现了不良贷款反弹现象。4月末,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1.29亿元,不良率比年初上升0.15个百分比。

  从借款主体、产生原因和贷款金额等角度来看,此轮不良贷款反弹的借款单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原因是前期过度扩张、参与民间高息借贷等。由于单笔贷款金额较小,对银行体系整体影响尚处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对此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经济金融继续沿向好态势发展。但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对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持续压力。需要未雨绸缪,及早制定工作预案,落实防范措施。

  两手抓

  《21世纪》:具体到小微信贷领域的情况如何,宁波有没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做法。不良率的情况又有何变化?

  凌敢:我们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情况与银行业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估挂钩,将“两个不低于”纳入承诺监管指标体系,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实施不良率、存贷比指标、风险资本权重计量等实施差异化考核等。

  今年3月末,宁波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43.02亿元,不良率1.05%,较年初微增0.09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面临一定困难。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小微企业暴露出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停业破产等问题。

  《21世纪》:面对这些,你们做了哪些应对措施?

  凌敢:我们采取“防范风险隐患”与“支持实体经济”两手抓。

  防范风险隐患方面,我们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困难企业排查摸底,加大对企业互保及其资金链断裂风险的防控。对生产经营正常、发展前景良好,但资金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一企一策”帮扶;对恶意逃费债、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用于非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坚决压缩退出。

  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一是提出“六个确保”监管要求,缓解“融资难”。比如,确保信贷规模平稳,确保贷款有效使用等;二是落实“三个严格”监管政策,重点解决信贷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比如,严格控制非实体经济信贷流入,抵制企业过度融资行为,严禁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坚决杜绝企业盲目扩张和违规失信行为,等等。

  《21世纪》:今年政策上鼓励民资入股银行业机构,据我们了解宁波其实早有先例。

  凌敢:是的,宁波民间资本较发达,这项工作我们做得很早。截至2011年末,民营资本共入股辖内21家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金额62.79亿元。

  全市23家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参股达21家,包括2家城商行、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9家村镇银行和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中,有13家全部为民营资本持股,另有5家持股比例超50%。

  从全社会范围看,民营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股本的形式成功转化为金融资本,随后又通过吸收存款的杠杆作用,加倍将集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形成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在增值的过程中必将进一步壮大民营资本,对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壮大也都产生积极影响。

  建区域离岸金融中心

  《21世纪》:有一些银行将离岸业务的试点放在宁波,目前宁波离岸金融业务的考虑是怎样的?试点总体情况如何?

  凌敢:2012年4月25日,浙江省金融工作会议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中,宁波被定位为海洋金融、航运金融、贸易金融、离岸金融机构集聚区。

  根据对辖内四家主要相关银行的统计得出,近三年来非居民账户数量平均增长率达到40%,结算业务规模平均增长率超100%,占全行业务规模比重达到15%至70%不等。各银行离岸金融的主要业务范围囊括了开立离岸账户、吸收存款及贸易项下融资、结算等。此外,外汇存贷款、同业外汇拆借、外汇担保、咨询及见证业务、离在岸联动授信也在逐渐发展之中。

  《21世纪》:上海也在进行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宁波将来的发展与上海会有何不同?

  凌敢:由于上海已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及离岸金融中心,且宁波与上海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地理距离拉近,国家一般不可能在如此紧邻的区域同时建设两个离岸金融中心。

  因此,宁波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定位于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主要利用宁波的港口优势为浙江及部分内陆省份的外贸客户,与宁波、浙江其他地区及邻近省份有业务关系的外国公司提供离岸金融服务。此外,上海港集装箱业务量居于领先,而宁波港干散货业务更加发达,这一经营特点上的差异也有助于银行业机构发掘离岸金融业务的差异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