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部分阳光私募亟待创新突围_tech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0 08:28 来源: 21世纪网

  大规模赎回、产品发行难、股权打折转让、缩减投研团队规模……一度发展如火如荼的阳光私募行业目前遭遇一系列残酷挑战,前端产品缺乏收益导致客户大规模赎回,后端人力、发行、运营等成本又大幅上升,部分阳光私募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尴尬境地。

  分析人士认为,部分阳光私募生存状况恶化,一方面要反思不合时宜的投资策略,寻求产品、策略创新;另一方面也是正常的市场选择,在一些私募举步维艰的同时,也有一些私募投资公司越长越大,成为市场的“剩”者,更是胜者。

   前有“堵截”

  进入6月,私募老梁把自己的办公室从上海浦东民生路一座高档漂亮的写字楼搬到了15分钟车程之外的居民小区里。这里有他几年前买下的一套3居室住宅,刷白了墙、买几盆花、添置几套办公家具之后,就成了公司新的办公场所。

  3年前,老梁和几个朋友成立了自己的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并顺利搭上了2009年股指大幅反弹那班车,成功发行了2只产品,管理资金规模最多时接近2.5亿元。好景不长,2010年至今,市场一直没有像样的趋势性机会,这让习惯了精细选股、长期持有的老梁非常不适应,2只产品的净值也一路下跌,成立近三年多,累积净值还没有回归正值。

  产品业绩迟迟没有起色,引发的后续一系列问题让老梁措手不及。最先遭遇的是来自客户的压力,由于没有赚钱效应,自2010年年底开始,不少客户就要求赎回。截至目前,老梁管理的资金规模只剩下不足1.5亿元。由于产品没有正收益,老梁的收益只有基金每年2%的管理费,管理资金规模缩水意味着他的收入大打折扣。

  老客户大幅流失,开发新客户也很困难。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5月共有63只 阳光私募产品 发行成立,比4月略有增加,但其中13只并不是传统的股票策略产品,而是定向增发类事件驱动、债券基金以及TOT产品。6月的不完全数据显示,股票策略型产品的发行速度进一步降低。

  老梁也试图发行新产品在低位建仓,但高昂的发行费用和苛刻的发行条件打消了他的念头。

  “各类渠道费用加起来起码4%,还不一定能保证发行量,压力太大。”老梁说,渠道除了要价贵,还要求投资顾问降低管理费比例,“对大客户最好免收固定管理费,最多只能收0.5%。”一增一减之间,至少会侵蚀近5%的收益。

   后有“追兵”

  收入减少了,成本却在上升。“除了每年固定的信托账户费,房租、投研人员工资、渠道费用都在上升。”老梁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原来办公室所在的写字楼将房租从每平方米4元的日租金涨到6元,上涨50%。事实上,正是这个原因直接导致老梁将办公室从高档写字楼搬进了自己家里。

  “每年的固定管理费扣除信托账户费、房租、员工工资之外基本所剩无几,搞不好还要倒贴。”为了缩减开支,老梁甚至将原本10个人的投研团队缩成了3个。

  老梁并非孤例,由于长时间不赚钱,不少私募甚至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此前赵笑云的风云一号因净值跌破0.5元被强制清盘,2010年投资冠军常士杉旗下也有两只产品进入清盘程序。据统计,截至6月11日,今年已有81只私募产品(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产品)清盘,还有超过120只产品净值徘徊在0.7元附近,与强制清盘线仅一步之遥。

   阳光私募公司股权打折转让也频频出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一家拥有5000万元管理资金规模的私募公司对外出售股权,股权转让价仅为250万元。“理论上相当于花250万元就能马上带来5000万元客户资金,信托账户、渠道等都是现成的。”这位业内人士说,虽然价格不算离谱,但依然无人接盘,“还是行情太差,接在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盈利。”

   “剩”者为王

  对于多数私募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唯有那些适应市场风格,采取正确投资策略并取得稳定收益的阳光私募才能从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实现“剩者为王”。

  自2010年以来,在股票策略型基金每况愈下的同时,创新类产品却迎来春天。从近3个月的收益情况看,宏观策略、事件驱动型产品收益率均超过7%,债券基金收益率为2.6%,而同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下跌0.37%。在业绩带动之下,创新类产品的发行速度也开始放大。以2010年底成立首只定向增发基金的博弘 数君投资为例,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已经发行了30只产品。

  融智评级高级研究员陈琴表示,目前私募股票策略以股票多头为主,近期A股市场环境不明朗,操作上的难度使大部分股票策略型私募产品难以把握行情节奏,导致收益情况并不理想。

  相比之下,股票策略与A股市场的较强相关性,宏观策略或者债券基金与A股的关联度较小,因此能够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而以定向增发为主事件驱动策略由于制度上的优势,长期来说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益。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市场上两类公司能生存得很好,第一类是投资能力超群,业绩长期保持稳定增长,例如 泽熙投资、 重阳投资、 朱雀投资、 景林资产等阳光私募公司;第二类,勇于产品创新,无论是债券型产品、定向增发型产品还是对冲套利型产品,努力挖掘市场中的合理套利空间,在当前市场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也被投资者认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