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辆车”到“一座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04:39 来源: 经济日报风雨过后是彩虹
“雷锋车”也有过一段遭受怀疑和冷遇的日子。
“雷锋车”车手史朝荣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前后,好多旅客怀疑免费服务的“雷锋车”。个别在车站拉人力车挣钱的人对“雷锋车”有意见,认为抢了他们的“生意”,不仅砸车子,还在旅客旁边起哄。“雷锋车”出车回来要登记《服务记录》,她拉空车回到车站,难过得眼泪都下来了。
对于“70后”、“80后”年轻车手来说,冷言冷语是她们新上岗时必须要过的头一关。“雷锋车”遭冷遇,还拉不拉下去?汽车总站领导不止一次组织职工讨论,大家越辩越明:“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时,学雷锋做好事永远没有错,人间真情永远暖人心。”时任车站党支部书记、老车手朱秋霞第一个站出来,带领姐妹们走到火车站广场,大声招呼旅客上车。
现任长途组组长权太琦是位“80后”。她回忆说,自己第一次拉车的时候还是个初出校门的小姑娘,当时不仅拉不到人,还有人嘲笑,委屈时没少哭鼻子。那时候,师傅马保玲就鼓励她,“我们拉车不是让人夸的,是帮人解决困难的。”
风雨过后是彩虹。多年的坚守让“雷锋车”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已经调离长途组的陈叶俊至今难以忘记,有一次拉着“雷锋车”走在路上,遇到一辆陕西来的军车,官兵们主动停车让路,并集体下车排成队列,向她们庄重地敬军礼。
1999年1月5日,“雷锋车”车手郝芳萍在上班途中被摩托车撞倒,脾脏破裂、左小腿骨折,生命垂危。这个消息几乎惊动了连云港全城:满满一车的消防支队官兵赶到医院献血,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排队前来看望,互相打听“那个‘雷锋车’车手有没有脱离危险?”康复后的郝芳萍,得知这一切非常激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没想到‘雷锋车’在港城人心中有这样重的分量。”
爱心传递满港城
6月11日上午,在“雷锋车”等待火车到站的间隙里,年轻一代车手马芳告诉记者,曾经有位赣榆县黑林镇的老大爷拿着字条给她看,“出站后如果看到雷锋车,你就跟着去长途汽车站。”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遇到,让她们心里觉得特别温暖。“雷锋车”已经成为连云港的一个服务品牌。记者在现场看到,每趟列车到达,都有旅客围着身披红绶带的“雷锋车”车手问这问那。49年的坚守让“雷锋车”组走出了“江苏十大女杰”等大批先进人物,也为车站赢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
老家赣榆县、现居苏州的单新惠老人,一家四代人都曾坐过“雷锋车”,他每年新春回老家过年,都要特地来看看“雷锋车”。受“雷锋车”精神感染,老单退休后到农民工子弟学校教书,坚持拿出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有个叫王子明的学生身患重病,老单骑着三轮车捡废品卖钱为孩子治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这三轮车,也是‘雷锋车’。”
出租车司机邱永军,是连云港“雷锋的士”车队队长,汶川地震时,他是连云港市第一个自发前往四川救灾的志愿者。2011年3月,他从报纸上看到宿迁9岁男孩孙其航被医院确诊患了骨肉瘤,孩子最大的心愿是看看大海。邱永军主动通过报社记者联络到他,并与一群爱心市民一起陪着孙其航去看大海。“人在世上很短暂,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邱永军说。
在连云港,“雷锋车”精神正向各行各业延伸。1997年7月15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发出向“雷锋车”组学习的号召,港城大地掀起了长达15年的“与雷锋车同行”热潮。全市共有17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80多万名干部群众和30多万名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各种扶危济困的志愿活动。“雷锋的士”、“雷锋车”公交快捷线、清洁海岸义工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