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4600亿被理财市场稀释 四大行存款或流向股份制银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1 16:45 来源: 21世纪网

  21世纪网 6月20日,有媒体指出6月前两周,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各项存款较月初大幅下降4600亿人民币。然而,股市疲弱,楼市未见大起色,钱都到哪里去了?

  有观点认为,理财、信托、证券公司的资管等产品是存款的替代产品,这些产品的兴起对银行揽储造成一定冲击。

  然而,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却认为,存款替代产品的盛行不是四大行存款流失的主因。

  赵庆明同时指出,“其实四大国有银行月初存款流失已经成为规律了。月底存款由股份制银行流向四大银行,到下月初,又再从四大银行回流到股份制银行,就能看到四大银行存款在月初出现大幅减少。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四大银行的考核机制往往重视月末考核;二是月底资金从股份制银行离开能够减少该类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替代品盛行致存款流失?

  对于四大行存款的流向,中国经济政策观察评价中心秘书长袁飏表示,正常的实业投资很难扩大,因为已经基本过剩,估计很多存款主要投向理财产品。

  根据普益财富6月9日至6月15日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40家银行共发行了304款理财产品,产品数量与上周持平。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发行量居前,发行数均在20款以上。信托产品方面,共有13家信托公司发行了21款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增加2款,增幅为10.53%。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指出,“利率市场化将压缩银行的息差收入,商业银行不得不向倚重中间业务转变,到时理财业务将作为一项真正的中间业务壮大起来,同时随着理财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向理财市场,对银行存款规模造成稀释。”

  同时,某信托公司房地产策略部副总经理吴先生称,“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流向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相关的资产管理业务。据说他们要开闸了,拓宽的范围包括PE、股权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证监会20日表示,修改《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拓宽投资范围,允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投资非上市的股权、债券和收益权等资产,取消投资比例限制,并允许基金公司采用专业子公司的形式开展特定资产管理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公司也即将加入资产管理的行列。证监会日前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期货行业即将告别单一经纪业务模式向资产管理业务进军。

  月初存款流向股份制银行

  然而,赵庆明教授却认为,存款替代产品的盛行的确会对存款造成一定冲击,但不是四大行存款流失的主因。

  “其实四大国有银行月初存款流失已经成为规律了。月底存款由股份制银行流向四大银行,到下月初,又再从四大银行回流到股份制银行,就能看到四大银行存款在月初出现大幅减少。”赵庆明教授坦言。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规律,赵庆明教授分析,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四大银行的考核机制往往重视月末考核;二是月底资金从股份制银行离开能够减少该类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另一方面,此前央行的“非对称性”降息或加大四大行存款流向股份制银行的可能性。

  自6月14日起,中信、光大、民生、招商等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宣布再次上调一年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3.5%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至3.575%。

  据21世纪网统计,截止6月21日,16家上市银行中仅剩5大国有银行仍未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其余11家中小银行已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3.575%。五大行揽储压力倍增。

  中国银行某支行业务发展部主管任先生表示,“一般存款流失主要是机构存款的流失,但近期个人存款也开始出现流失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是转到中小银行里,竞争更加激烈了。在第一季度的“开门红”里,没有几个支行能完成存款增量指标的。”(21世纪网 郭嘉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