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5:39 来源: 深圳晚报

   廖静莎

   编者按

   “扎根在深圳,安居在龙岗”,龙岗区文明办联合深圳晚报主办的“家在龙岗”征文活动圆满结束,征文共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0篇。本报从今天开始开辟专栏,连续刊出10篇获奖作品,请广大读者关注。

   我家的门前有两条路,一条叫布龙路,一条叫深惠路。相比之下,我更钟爱深惠路。喜欢坐在车上,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看着路边的行人和建筑,任风儿吹拂着发梢,那种感觉,至今仍留在记忆中。

   深惠路是一条交通大动脉,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深圳通往惠州、江西、福建等地的唯一通道。听老辈人讲,它是一条老路,解放前就已存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还只是一条两车道的土路,路面很不平整,车子很颠簸,公路局工作人员每天都会用黄牛拉着工具,把沙子重新填到坑里,把路面弄平整。到80年代中期,两车道的泥土路才变为了四车道的沥青路。

   1996年,我还是个5岁的孩童,便随调动工作的父母来到龙岗生活。而深惠路,是小时候上学的必经之路。印象中,90年代的深惠路总是在不停地修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最让我“恐惧”的是当时深惠路上非常流行的“卖猪仔”,记得每次去惠州看望姨婆,都会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被“卖猪仔”。

   每当这时,家乡的影子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并清晰起来。在我的记忆里,家乡西宁虽远在西北边陲,毕竟是省会城市,它有纵横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的街面、鳞次栉比的高楼……我总是想不明白,爸妈干吗放着好好的城市不待,非要跑到农村自找苦吃?

   时钟很快指向2006年,我被教苑中学录取。那时,每个周末都要乘坐839路公交车往返于家校之间。而此时的深惠路也真正开始了大建设,植树木、挪管网、建地铁……慢慢的,沿途的写字楼、住宅小区、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蜿蜒的车龙似流淌的音符在这条路上跳动。

   掐指算来,来龙岗已经16个年头了。而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去年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一名大运外语志愿者,我主要负责接送运动员去比赛场馆,再次踏上深惠路,心中感慨万千。车道拓宽了,地铁开通了,绿化覆盖了,就连沿途的房屋也粉刷成了醒目的颜色。“生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你们真幸福啊!”身边一位欧洲运动员的话让人感慨。

   家在龙岗,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怎可不知?

   就在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小时候那个总也想不明白的问题——原来龙岗就是创业的激情热土,也是安居的幸福家园。

   如今,深惠路将有一个新的名字:龙岗大道。多么响亮的名字,衬托出龙岗人秉承大运精神,锐意改革的气势;承载着龙岗人对未来美好的希冀。

   “龙盘高岗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龙岗大道,将幻化成一条腾飞的巨龙,延伸向全国,延伸向世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