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部:十七大以来文化事业费投入年均增长20%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3:1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5日讯(记者 张晓晔)今日上午,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饶权、文化部副司长马秦临、文化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陈向红出席了发布会。

  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在会上表示,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包括文化单位运行的相关经费),一般用事业费反映;二是支持文化设施建设,一般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反映。第三块是近年来新增加的,为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从投入层级看,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中央财政投入,包括中央财政对文化部及所属单位的投入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二是地方财政投入,主要保障地方文化建设的发展。

  公共财政的文化投入,主要是指小文化的投入,指各级财政对文化部、文化部所属单位和地方文化系统的投入,不包括财政对新闻出版、广电这些系统的财政投入。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文化部党组根据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精心策划实施项目,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有效开展业务指导,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央财政的带动和引导下,全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国一大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产投入使用,明显改善了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全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十七大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各级政府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全国文化事业费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由2007年198.96亿元增至2011年的392.62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达1454.99亿元,年均增长20%,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07年的15.06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从这两个数据来看,基本翻一番。按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思路,文化事业费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基层、用于农村,并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通过文化事业费结构的调整,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一是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2011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108.59亿元,占全国的2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二是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基层倾斜。2011年,县及县以下文化机构文化事业费187.12亿元,占4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二、加强规划统筹协调,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设施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文化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保障。十七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文化设施投资总体呈现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日益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7-2011年间,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27366个,其中公共图书馆584个,文化馆622个,艺术表演场馆9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064个。竣工项目面积17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10亿元。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全国各地的文化设施水平,提高了文化服务的能力。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7年的56.1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73.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7年的126.2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221.2平方米,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由2005年的48万个提高到2011年的68.1万个。在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图书馆二期、国家博物馆改扩建、梅兰芳大剧院、国家话剧院剧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达43亿元,成为首都新的文化地标;故宫博物院中轴线主要建筑、恭王府府邸等一批文物古建修缮工程顺利完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等一批文化单位喜迁新址。这些设施的建设,对全国文化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对改善文化艺术生产条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实施了《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中央共安排预算内投资39.48亿元,建设了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巴黎、柏林、毛里求斯(重建)等文化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投资近6亿元。曼谷、马德里、莫斯科等文化中心建设也先后启动,即将竣工投入使用,有效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对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稳步推进。十七大以来,文化部围绕文化改革发展这个核心,继续加强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公共财政投入方向,精心策划文化项目,中央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央财政对文化部本级投入持续增长,文化部本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2007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对文化部本级的文化事业费由2007年21.78亿元增至2011年34.67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达143.27亿元,年均增长9.7%;中央财政对文化部本级的基本建设投资五年累计投入达35.88亿元。

  四、创新文化投入模式,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改善。在加大文化投入的同时,我们遵循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探索引入基金运行模式,激发全社会文艺创作热情。我们提出了设立国家艺术基金的构想,旨在通过设立基金,引入社会化、专业化的资助与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补贴、奖励、资助等扶持方式,建立信息发布、申报受理、评审决策和签约实施的规范机制,将资金的运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并通过考察资助对象的社会反响和资金使用效益,对其进行监督和绩效考评,督促获资助者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文化产品。同时也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推动预算公开、政务公开,目前国家艺术基金总体方案已经报送财政部,正在商请财政部联合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二是改变传统直接投入方式,建立多元投入新模式。全国多数地区对艺术表演团体实行了财政补助与演出场次挂钩的动态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促进了院团内部机制和服务机制创新。另外,经过与财政部沟通协商,确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2.5亿元预算资金,主要用于国家艺术基金相关项目 20亿元(2011年安排2亿元)及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专项资金12.5亿元(2011年安排2.5亿元)。进一步拓宽了文化投入的经费来源渠道,突破了多年来彩票公益金难以安排文化项目的瓶颈,实现了国家资金支持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五、加强基础基层建设,资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研究。通过2011年我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分别设立了“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研究机构人才聚合和学术引领的优势,通过对文化投入规模、方式等的深入研究,探索文化财政政策推动文化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为新形势下财政如何更好地支持和保障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这几年来我们先后印发了《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加强调研、实施新增项目预报告制度、清理整合项目等工作,细化预算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除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实行专人督导外,我们将预算执行作为硬约束,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和行政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加强内审工作和内控制度建设,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还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树立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相关培训。四是加强统计支撑。通过修订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流程,研发和完善统计软件,建立预审制度等措施,使统计数据质量更加准确可靠,对文化决策起到了较强的参考价值。其中出版的《2011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得到了业内各界的高度肯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